看到任教過的《興大.夜中文》玉姑學棣寫的〈那一年,我們這樣讀中文!〉,其遣詞造句,讓我自嘆不如,蓋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矣。我可以大叫一聲,吾道有傳也。
想當年碩士剛畢業,就到南師任教。凡是上過我三年國文課的學生,他們的肚子裡都有五十幾篇的古文在那邊翻滾,全台灣九所師範院校的國語文會考前三名,都是我教過的學生;全國大學生參加預官考試,前幾名也都是我教過的學生,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肚子裡熟背了五十篇的古文,不管它是考作文、考翻譯,都能應付自如。
想當年我第一天上博士的課時,我們的所長林尹老師問我們說:您們有背過二十篇以上古文的舉手,當時在座的同學都舉手;林老師又問:背五十篇以上的舉手,仍然有人舉手;背一百篇以上的舉手,這時只剩下我一個人舉手;背兩百篇、三百篇以上的舉手,仍然只剩下我一人舉手。我這個人沒有什麼長處,就是背的文章比別人多一些罷了。
記得我剛從後壁高中這所鄉下的學校考上東吳中文系,國文老師要求我們寫文言文,我根本不會寫,只好把白話文加上之乎者也,結果第一學期我的國文分數是58分,第二學期的作文我先用白話寫好再請我的同學歐洋源幫我改成文言文,期末老師給我62分,跟上學期的58分平均剛好及格,不用重修。
大二那年我的《聲韻學》老師林至信告訴我:要提升作文能力的不二法門,就是背書。他要我從《古文觀止》、《古文辭類篹》、《昭明文選》裡選一些合你口味的拿出來背,一個禮拜背一篇,禮拜天早上到我家背給我聽,就這樣開啟了我背書的生涯。背了一個學期,我感覺為了背給老師聽,我禮拜天早上要從外雙溪坐車到士林,再轉車到台北,背給老師聽完再回來,一個禮拜天便報銷了。我便跟林老師說:從今以後我自己背書,不用老師來督促了。於是,我每天晚上把明天早上要背的文章先點一次,再用稿紙抄寫一次,每天早上醒來就背一次,短的一天背一篇,長的像〈太史公自序〉,兩天或三天背一篇,像〈項羽本紀〉就背了一個禮拜,我一共背了一年多,背了三百多篇。
到底背書有什麼好處呢?大三教我《歷代文選》的閔孝吉老師與大四教我《易經》的周鼎珩老師都說我的文章頗有桐城派的章法義法。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我大四畢業就考上師大國文研究所,而且全中文系的畢業生只有我一個人考上。
今天看到玉姑的文章讓我感到我強調的背書到底有一丁點兒作用;我還要給玉姑一份課業,有空時再把《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讀一讀再背一背,然後為台灣的歌謠注入一些新血,我看到現在那些作詞作曲的年輕人肚子裡沒有幾點墨水,所寫的不是情就是愛,因為看到玉姑的文章讓我覺得玉姑很有發展的潛力,所謂信手拈來皆成文章。
祝福玉姑更上層樓。
吾道有傳也/王瑞生
- 202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