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永續家園認證 截至八月底共計銀級1村、銅級14村

  • 2023-09-29
 展現減碳行動力,環資局今年選擇復興及福澳進行低碳永續家園認證評等工作,包括周邊道路設置節能景觀燈、廟宇更換節能燈具等。(圖:連江縣環資局)

 展現減碳行動力,環資局今年選擇復興及福澳進行低碳永續家園認證評等工作,包括周邊道路設置節能景觀燈、廟宇更換節能燈具等。(圖:連江縣環資局)

 【記者曹重偉報導】因應全球暖化問題,連江縣近年積極配合環境部推動低碳永續家園相關工作,由連江縣環資局協助各村取得低碳永續家園認證評等;截至112年8月底止,共計1村取得銀級認證、14村取得銅級認證、7村報名成功,全縣22村參與率達100%。

 環資局說明,低碳永續家園認證評等主要分為六大面向,包括生態綠化、綠能節電、綠色運輸、資源循環、低碳生活及永續經營。為持續提升各村認證等級之量能,今年度選擇南竿鄉復興村及福澳村2村,進行低碳永續家園認證評等工作,項目包括復興環資局周邊道路設置節能景觀燈、福澳華光大帝廟及白馬尊王廟更換節能燈具,及連江縣工會設置雨撲滿,希望藉由一系列節能減碳推動工作,達成邁向低碳永續家園之目標。

 環資局指出,今年度積極推廣設置節能燈具在公共建設上,以取代高耗能之燈具。傳統路燈多為水銀或高壓鈉路燈,屬高耗能且亦會衍生環境污染之問題;另寺廟為民眾信仰中心,經常出入且開放時間長,故室內燈具使用時間相對提升。雖然節能路燈或燈具設置成本高於傳統設備,但可有效節省電量。以節能路燈為例,每月可節省電量約300度,一年可節省約2萬元電費,節能燈具則每月可節省電量約80度,一年可節省約3000元電費,且在用電高峰時也能降低緊急用電備載容量,減少用電負荷過高而斷電的風險。

 環資局表示,根據研究統計本縣年平均降雨量為1200公釐,相較臺灣本島年平均降雨量2500公釐,水資源更顯珍貴,故如何善用水資源為一重要課題。本縣各村積極推動低碳社區綠美化,綠化面積大,故設置雨撲滿可用於澆灌,達到節約用水之目的。雨撲滿收集之雨水,亦可運用於洗車或公廁沖洗馬桶,減少自來水之用量,降低水費支出。

 環資局強調,推動低碳永續家園工作需要全民參與,希望透過一系列的低碳永續行動項目設置工作,邀請民眾共同實踐低碳生活,落實在地氣候調適,達成淨零碳排目標的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