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打造高齡友善行人示範區

  • 2023-09-08

 為改善全國各縣市行人安全環境,交通部召集內政部營建署、警政署、教育部及運輸研究所等單位組成專案視導小組巡迴全國,日前在馬祖最後一站的視導行程中親身體驗馬祖特殊地形的道路型式與人行道配置,建議應針對地區特性來進行整體改善評估,希望能讓地小島散的連江縣成為全國友善行人的示範區。

 根據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督導委員會的統計顯示,2022年台灣有394位行人因為交通事故死亡、1萬6千餘人受傷,平均每天有近47位行人在道路上傷亡。近期台灣本島發生數起車子不禮讓行人造成的傷亡意外,讓國內交通與道路設計再度成為民眾關注焦點。

 從媒體報導得知,各縣市政府在規劃道路人行道或騎樓管理時都有不同程度的在地特色,有的是因應當地民眾的長期習慣需求,有的是配合地形做特殊規劃等,但早期便宜行事的作法如今都被用放大鏡檢視,不少縣市道路交通主管機關也因為社會輿論的重視而有了改革動作。

 事實上內政部早在110年部務會報通過修正標準,明定市區道路均應留設人行道,希望提高人行道的普及率;另也增訂新闢及改善的人行道,原則不劃設機車格位,以停車彎型式設置來替代,還給行人一個安全的通行環境。交通部與內政部也針對全國道路安全進行總體檢。近年來馬祖地區爭取不少營建署道路生活圈計畫用以改善道路,其中人行道列為必要項目,而且寬度不得少於1.5公尺,相較於馬祖早期的道路建設,現在對人行道要求是越來越高。

 道安委員會召集人沈慧虹表示,馬祖地區交通狀況一直相對安全單純,但不表示沒有改善空間,希望透過通盤檢討,由中央、地方通力合作,務實改善基礎設施。馬祖各鄉基本上車流量並不大,道路因地形而起伏甚大,路肩人行道的規劃考量要比台灣本島要複雜許多。人行道因陡坡必須有止滑功能,又大部份路段係開挖山坡而來,人行道護欄也是必要設施。人行道在規劃及建設時包括功能及景觀面都要納入,在建設經費上自然會比較高。

 除了道路人行道外,馬祖應立即推動改革的是各村社區的騎樓人行道管理工作,諸如人口較多的南竿介壽、馬港社區、北竿塘岐、坂里社區等,騎樓人行道順暢度不足,民眾隨意堆置雜物造成行人不便,這些需要公部門及民眾鄉親共同來努力才能澈底改善。馬祖全區都是觀光區,遊客與住民的活動空間重疊,營造友善人行空間就是營造友善旅遊環境,中央有經費、地方有想法,就能聯手打造高齡友善行人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