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巧於拙是人生真諦/羽毛

  • 2023-08-24

 《菜根譚》內曾述:「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真涉世之一壺,藏身之三窟也。」意即為人處事要將聰明藏於愚笨之中,不能鋒芒畢露,即使清楚明白,也不宜過於表現,寧可用謙虛來收斂自己。

 以前懵懵懂懂,只覺得是段古文,卻不明其理,但不經意的吃了無數不知道怎麼吃的虧,得罪了無數不知道怎麼得罪的人,跌跌撞撞才赫然發現,古人智慧不啻是絕佳的處事之道,值得細細品味。

 母親曾告訴我,待人處事要如黑瓶裝醬油一樣,讓人覺得深不可測,絕不可高調行事。然而,十數年前,甫踏入社會的我,把母親耳提面命的警語拋諸腦後,凡事意氣風發,做事不留餘地,鋒芒畢露,感覺自己比別人聰明,眼高手低,僅有五分的才能硬要展現出十分功力,但半吊子的結果才知,用運氣贏來的東西,最後一定會憑實力輸回去。

 不僅如此,自己習於將生活大小事,利用個人社群媒體公諸於世,極力地表露自我,他人也容易獲知自己隱私,時間一久得不到讚賞,取而代之的卻是酸言酸語,導致未蒙其利,反而先受其害。

 爰此,自己沉潛許久,研讀經典名著,期許在歷史典故中尋找答案,發現在歷史上也出現不少藏拙者得天下的例子,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曹操立儲的故事,曹操活著的時候,最忌諱屬下談論「接班人」一事,但隨著曹操「頭風症」愈來愈嚴重,「接班人」事宜勢必及早確定。

 在曹操心裡,遲疑著這位置究竟是交給才高八斗的曹植?還是交給「仁愛為懷」的曹丕?最後曹丕之所以「勝出」,關鍵就在「藏拙」。有一次曹操帶兵出征,群臣夾道歡送,曹丕、曹植亦在場,曹植當場吟詩一篇,贏得眾大臣喝采;曹丕自知詩文才華完全不能與曹植相比,就低頭問謀士吳質:「怎麼辦?」吳質就告訴他:「哭!大聲的哭,哭得聲情並茂,哭得讓曹操感到心酸,就行了。」於是曹丕就放聲大哭,現場眾臣亦垂淚,曹操也跟著流下眼淚。最終在曹操死後,曹丕坐上接班人的寶座且完成「稱帝」大業。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裡也有一個「黑暗森林法則」,內容為「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竭盡全力隱匿自己的蹤跡,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迅速被他人消滅,在這座森林中,他人即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周易>內亦曾述:「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或許適時藏拙即是大智若愚,自己學到寶貴的人生教訓,水清則無魚,做人不能太清高自傲,必須以退為進,學會如何在污濁的社會中生存。

 綜上,「藏拙」、「示弱」並不是真不如人,而是擁有才能超群的技藝,不需四處誇耀,不用彰顯自己,不刻意表露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平時默默無聞時蓄積蟄伏,加強自身修養,等到機會來臨,在必要時刻隨即把技藝施展出來,充分展露自己的才華,這才是震古鑠今的真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