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呼籲對岸養殖業全面禁用保麗龍

  • 2023-08-05

 卡努颱風長浪加上天文大潮,馬祖列島包括南竿、北竿、東引等地碼頭澳口遭保麗龍大軍入侵,這些來自海上的保麗龍應超過九成來自大陸福建沿海的養殖及相關漁業,往往一個颱風或大豪雨過後就會有大量保麗龍成為海漂垃圾,對馬祖而言這麼大量的保麗龍是環保工作的一大負擔。近年來大陸地區也開始重視環保工作,鼓勵以塑膠浮具取代保麗龍,但我們認為這項政策應擴大辦理,希望能在最短時間內看到具體成效。

 與馬祖地理位置及形式相近的金門縣也同樣面臨大量海漂保麗龍的困擾,當地政府估算一年至少有近50公噸的保麗龍要處理,前兩年金門引進了新式科技來協助處理堆積如山的保麗龍,但處理的速度趕不上天天自海上岸邊收來的數量。金馬因地緣與大陸相近,產生的海廢保麗龍幾乎全數來自大陸福建沿海,要解決這類環保問題,最理想的方式是從源頭下手。多年來金馬兩地也多次透過兩岸協商管道呼籲陸方嚴加管制沿海養殖戶使用保麗龍,但具體成效有限,期望兩縣能繼續聯手向大陸反映,直至徹底減量為止。

 大陸福建是養殖大省,沿海村鎮大多有相關產業,而保麗龍因成本低取得容易,是養殖戶及相關漁業普及率最高的浮具,正因為成本低反而造成使用者忽略固定強化工作,只要一個颱風掃過,養殖場內就會損失大量保麗龍,而這些保麗龍浮具最終就成為海廢垃圾隨波逐流。馬祖與大陸一水之隔,洋流與風向容易把海廢保麗龍帶到列島各澳口,又因馬祖海岸屬岩岸礁石地形,很容易卡住保麗龍,且大部份海岸人員機具無法到達,有時上岸的保麗龍一停就是數年時間,只有颱風或大潮時才有可能再回到海上加入漂流行列。

 保麗龍被視為千年不化的廢棄物,在海洋中不斷分解後最終可能進入食物鏈進而影響到人類健康。近年來已有生技公司投入相關研究,用科學方法回收再利用,雖然在台灣這項科技尚未普及,目前已知包括金門馬祖及台南等地都有相關合作計畫,但大多屬實驗性質。

 清理海廢保麗龍現在看來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戰爭,但長遠來看只要能落實源頭的管理與管制,數量會大幅減少的。但短期內已經在海上漂流的保麗龍仍為數眾多,只要大潮或颱風就會出現,馬祖地區海廢保麗龍的處理能量仍要設法強化,擴大與科技廠的合作也是途徑之一,尤其是南竿以外的鄉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