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為超越生命而努力

  • 2023-07-26

一本登上亞馬遜三月非小說排行第一名的新書,同時也榮登紐約暢銷書排行榜,《超越生命:長壽的科學與藝術》在世界超高齡社會備受注目,也提示已邁入超高齡的台灣,想要活得健康又長壽,人人都能做得到,關鍵在於提早開始為人生最後十年而努力。

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在2026年就會邁入超高齡的社會,平均五個人中就有一位是超過六十五歲的退休長者,估計有四百七十多萬人,這個數字已經非常嚇人,另外一個數字同樣也令人擔憂,其中無法自理的有六十幾萬人,也就是說十位已達退休年齡的長者,就有1.3位需要他人照顧才能生活,也有十餘萬人未達退休年齡卻因為需要照顧老人而離職,對於整體社會競爭力與勞動力的影響不可小覷。

當然這樣的狀況許多國家都同樣面臨,這可以解釋新書一出版就成為暢銷書的理由,當社會以及年輕一代無法負荷老人照顧的問題時,盡可能努力將健康餘命等同壽命是最好的結果,這本書的作者Peter Attia提到失去健康的長壽,是詛咒而非祝福,想要健康又長壽,關鍵就在生命的最後十年。

生命的最後十年才是真正的生命品質,但經常卻是虛弱、行動不便,和缺乏活力,原因就是衰老,超越生命的概念就是盡可能讓自己的健康餘命延長,健康愉快地活著才是有品質的晚年生活,要做到這樣不需要運氣或念經、求神拜佛,而是需要提早在三、四十歲就開始做好準備。

書中提到健康餘命要符合三個標準,身體、認知與情緒三者缺一不可,首先要延遲與避免重大疾病,書中提到心血管相關疾病、癌症、糖尿病與失智等退化性神經性疾病並稱為四大騎士,想要活得更久更好,就要延遲這些疾病的發生。

另外還有均衡的飲食,避免肌肉的流失,就必須每日有足量的蛋白質攝取,還有練心肺及養肌力,他曾在電視專訪中說,運動是大腦的神奇妙藥,甚至比睡眠與營養更強大,其中無氧與有氧運動最好都要包含在內,當然不能忘記重力訓練的重要性,年紀大很多活動無法做,就是因為缺乏力量,年紀大無法爬山、無法從地板上站起來,就是特定部位的肌力不足。

然而健康愉快地活著還包括心理健康,作者也推薦練習靜坐與正念,當有些事情惹惱你,靜坐與正念練習可以幫助找回平靜,當然每個人都能有自己恢復平靜的做法,健康活到老也必須有著良好的家庭與人際關係,快樂與內在的平靜,學習如何擺脫負面的思維,我們從年輕就應該開始做起。

國人臨終前平均病痛8.5年,年長女性更長達9.4年,表示部分樂齡族人生最終的八到九年一點都不快樂,只能被病痛折磨,甚至不良於行,不但造成家人身心與經濟的負擔,自己的人生下半場也將失去大部分的自由與樂趣。因此每個人從現在開始就應該為自己做好超越生命的準備,努力讓自己跟英國女皇一般,人生最後只躺著一天就離開,其他時候都健康的活著,這才是超越生命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