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警察局統計今年上半年各類詐騙案件共發生36件,財損金額約1千萬元。詐騙手法前三名依序為解除分期33%、假投資23%、假網拍14%,被害人中又以軍人占多數,提醒鄉親與軍人務必提高警覺,提升識詐能力。
在臺灣詐騙無所不在,全民幾乎都曾接獲詐騙簡訊及電話,已嚴重影響國人日常生活。根據警政署統計,去年全國民眾被詐騙金額將近新臺幣70億元,創歷年新高。政府近年全力投入防詐、打詐,不只推出「打詐1.5」方案,完成「打詐五法」修法,更整合跨部會、跨領域的力量,期能升級打詐力道,讓不法分子無所遁形。
以詐騙投資為例,關鍵字多為「穩賺不賠、保證獲利、飆股、零風險」,廣發簡訊吸引民眾加入地下投顧,並在網站開設討論區,群組成員大肆炫富,吹捧老師高超操盤能力,營造日進斗金假象,讓民眾心動而跟進投資;近年社群媒體發達,點擊連結便可加入LINE群組,蔓延更加迅速。待加碼投入大筆資金後,便立即遭到封鎖,求償無門,甚至繳完指定款項時,詐騙集團就消失無蹤。
另一種則是解除分期付款詐騙。國人的個資若無妥善保護,容易流入詐騙集團手上,詐騙集團會假扮「客服人員」、「賣場人員」或「銀行人員」,致電並核對先前購物明細及消費金額,博取信任後,再要求被害者到ATM解除扣款設定。須知,ATM提款機只有「提款」跟「轉帳」功能,若對方稱可解除分期付款、退款或辨識身分等「額外功能」,皆為詐騙話術。
詐騙的最佳破解之道,就是「只要談到錢一概拒絕」,更要注意對話過程中切勿透露個人資料、財務狀況等,即使對方自稱是親友,都務必以別種聯絡方式向當事人親自確認,或以該親友舊有電話回撥查證,切勿貿然匯款,以免遭到詐騙。詐騙集團防不勝防,與社群媒體發達、人工智慧技術進步,以及數位金融發展快速等現代化現象,息息相關。然而,無論犯罪手法如何翻新、說詞多麼逼真動人,只要提高警覺、反覆查證,謹守勿存貪念、勿操作ATM匯款之原則,詐騙集團無從下手,就只能知難而退。
不可諱言,詐騙樣態眾多、變化快速,因此打擊詐騙不可鬆懈。質言之,若要提高打詐量能,除了整合跨部會、跨中央地方、跨民間政府單位力量,更須仰賴全國人民共同合作,減少接觸、減少誤信、減少損害,不給詐騙者可乘之機。大家享受網路交易與手機帶來的便利之餘,應加強自身防詐意識,詐騙花招雖然推陳出新,只要把握「calm(冷靜)、check(查證)、call(求助)3C原則」,就能保障交易安全。再來,接獲不明來電可能詐騙訊息,倘有疑義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或洽在地警政機關,再三查證就是防詐騙的不二作法。
社論/詐騙受害案件層出不窮 防範意識不可無
- 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