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微光馬祖星空音樂會 仲夏夜浪漫登場

  • 2023-07-23

 近年來「永續」的概念越來越受到全球重視,其中也包含從事旅遊行為時應注重是否符合永續的理念。以觀光立縣的馬祖,近年來到訪旅客不斷成長,其中還有許多國際觀光客,透過眾人及媒體的廣為宣傳,也讓馬祖能見度持續上升,而面對遊客增加的同時,除了旅遊品質要同步提升,公部門與旅遊業者也必須回過頭審視,如何做才能保護地方環境以及資源,同時引導民眾更深入了解旅遊地的文化及特色。

 永續發展已是世界各國的重要議題,目前國際上對永續發展的定義主要引自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在「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中發表的「布朗特蘭報告(The Brundtland Report)」,該報告將永續發展定義為「滿足當代的需要,同時又不損及後代子孫滿足其本身需要的發展」,並進一步指出永續發展必須是經濟、社會、環境的均衡發展;換言之,永續發展的落實必須同時兼顧環境永續性、社會永續性與經濟永續性。環境永續性為致力降低對環境與生態之衝擊;社會永續性乃既有社會文化、社會秩序與社會結構之維繫;經濟永續性是經濟發展與經濟秩序之維持。由此可知,觀光產業除了過往重視的經濟產值與財源收入外,如果要永續發展下去,也必須重視社會、環境的均衡發展,因此永續觀光的概念便應運而生。

 從台灣本島到馬祖等各離島,處處充滿驚豔,在在都有亮點:古蹟遺址、客家文化、原民部落、養生樂活、農趣採果、漁遊體驗、戰地生活、海洋生態等,透過完善的遊程規劃才可讓遊客體驗到景色之真、人情之善、文化之美,因為旅遊不能只有自然景觀,還必須搭配活動才能相得益彰,藉由一鄉一活動、一村一特色,讓遊客身歷其境,直接體驗人與人的交流,直接探索這片土地的底蘊,讓旅程不再只是去過哪裡,而是在那裡做了什麼?聽了什麼?看了什麼?吃了什麼?更重要的是自己得到了深刻永恆的回憶。

 旅遊過程中,遊客應透過自律的行為,業者也要善盡規劃的責任,共同來落實並體現永續觀光的精神,例如許多傳統技藝、原民知識及文化習俗正面臨逐漸消失的窘境,若能將其轉型應用在體驗活動上,使其達到文化傳承、寓教於樂及終身學習的目標。近年來,隨著交通的不斷進步及觀光產業的日益興盛,環境與發展間的平衡成為重要課題,唯有增加生物多樣性,創造永續循環的環境,產業才能夠永續的發展。因此,要創造健康的島嶼、幸福的馬祖,就必須因應現況重新檢討並重新定位馬祖未來整體發展方向,以達成永續發展之目標。

 人和生活環境是緊密結合的。近年來,馬祖雖然在經濟發展、物質生活等各方面都有很長足的進步,但在追求發展過程中造成不必要的破壞,也是不爭的事實。期待民間與政府繼續攜手合作,推動觀光品質進化,營造馬祖成為一個更優質、友善又貼心的國際島嶼,讓馬祖成為國際旅遊的最佳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