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共同響應資源回收與垃圾減量

  • 2022-11-18

 為強化垃圾分類及推廣資源回收效益,連江縣環資局規劃於11月14日起,為期一個月,於南竿鄉試辦每週一、三、五及日,由日間垃圾車和資源回收車共同清運,分別收取一般垃圾和回收資源。

 這項試辦計畫源自於過去因垃圾車和資源回收車清運未同步,行為人貪圖方便,恣意將可回收的資源和一般垃圾共同打包,丟入垃圾車中拋棄。

 就人性觀點來說,一般垃圾可能會有發臭、滋生果蠅、影響生活的情事,因而在處理的順序就會優先於可回收物品,願意花時間來處理。然而,常見的資源回收物,像是紙類、瓶罐類等,只要壓縮或清理乾淨,就不會有環境困擾的問題;但要民眾另花時間專程等候資源回收車,或是送至回收場,相對來說就沒有太大的趨力或誘因。相較之下,不分青紅皂白,一律以一般垃圾處理,是最省時又省事的作為。

 儘管還在試辦的階段,但這項措施符合人性的需求,可預見將會提高資源回收的比率。整體來看,可從政策誰受益、何時、以及如何受益來分析,即可窺見一二。究實來說,資源回收的概念已融入你我的生活,民眾多有這樣的習慣和信念,願意繼續配合者仍為多數;但回收的工作倘成為另種負擔或困擾時,常會使人心有餘而力不足,降低配合的動力意願。讓垃圾車和回收車偕同出動,不僅能處理一般垃圾,也可同時把資源垃圾清理,一趟出門能解決兩件事情,符合人性的效益,也順勢增強既有的資源回收概念。這樣的舉措對公部門或許只是小小的改變,但對民眾而言卻產生推力,不知不覺中達到提高資源回收率的目標。

 除了藉由資源回收的便民提高回收率外,最重要的仍要不斷的向鄉親宣導共同響應垃圾減量運動,才為治本之道;畢竟受到法規和屬性上的限制,並非所有的回收物都有辦法再製或完全的循環使用。像是盡可能重複使用容器或產品、回收使用再生產品、重視維修保養以延長物品使用壽命、拒用無環保觀念產品等,都是可以從日常的生活做起。設若每位鄉親能減少使用一個塑膠袋,全縣將因而減少使用近萬個袋子,對舒緩環境負荷有相當的幫助;或是購買飲料時盡可能自帶容器,或使用我們的「卡蹓杯」,減少一次性容器消耗,也能省卻可觀的塑料耗材。

 馬祖不斷在進步,生活品質也振翅起飛,但我們仍不能遺忘對這塊給予資源島嶼的照顧。期許鄉親們能共同響應資源回收與垃圾減量運動,讓北疆能青山常在、綠水長流,賡續昂揚在湛藍的天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