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綠意為城市帶來幸福感

  • 2022-11-16

 聯合國今年出爐的世界幸福感報告,提到即便短暫的悠遊倘佯在綠意中,也有助於紓解壓力,因此在城市空間中如果能多些綠意盎然的自然環境,會有利民眾主動外出運動、增加社會互動,這樣不但能減低環境壓力,也能有助民眾身體健康,人民幸福感就會提升,但國內多數城市綠意不足,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隨著全球城鄉高速發展,綠化覆蓋這個議題開始被世界各國重視,據日本調查指出,綠地佔都市面積百分之二十,才能達到健康居住指標,佔百分之三十才是綠城市的最理想值,在聯合國世界幸福感連續蟬聯多年的北歐芬蘭,其綠地佔比高達百分之四十,美國不少城市也達到百分二十到四十二之間。

 然而根據國內營建署的統計顯示,台灣六都均不及百分之十,從台灣都市計畫規定看來,城市綠地應該要有百分之十以上,但實際檢視,六都綠化覆蓋率由高至低分別為高雄市7.89%;台北市4.83%;台中市4.25%;台南市3.12%;桃園市1.79%;新北市1.07%,全部低於標準值10%,而敬陪末座的新北市差不多就是城市沙漠。

 學者常以永和都市計畫作為失敗案例,原本花園城市為概念設計,如同中興新村道路系統迂迴在七大公園間,但實際上最後都市計畫卻形同虛設,在民智未開或經濟發展掛帥的前提下,最後綠地變更為住宅區或商業區,建蔽率一讓再讓,最後形成水泥迷宮,數十萬人僅擁有百分之一的公園面積,而且還是集中不是分散。

 早就有學者點出大自然淨化環境的能力以及重要性,一旦被破壞便難以幫助降低空氣中的污染物濃度,產生的負面環境影響,會漸漸擴大成全球性空污災難,讓人暴露於致癌微粒風險中。而都市中的綠地公園,即使面積小,卻仍有一定程度的自淨能力,研究證實了公園綠地是能夠有效減少空污以及噪音,尤其在塵土飛揚特別嚴重時,減低PM10和NOx(氮氧化物)的效果更為明顯。

 當然都市綠化的好處還有降低城市犯罪、為野生動物提供棲地、減緩都市熱島效應等功效,近期還有研究者透過手機應用程式來了解城市中的自然對人們的影響,發現都市中的綠洲會勾起市民三種感受,分別是「想認識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野生動物」、「欣賞行道樹」、以及「讚嘆繽紛、廣闊且富於變化的天空和景緻」,這些資訊其實都點出都市空間即使受限,但依舊擋不住人們想要接近自然的渴望。

 都市綠意會為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人們帶來幸福感,相較新加坡百分之五十或芬蘭百分之四十,台灣都市綠化覆蓋率的數字確實相當不足,當然城市規劃不只綠地也有湖泊、河流的藍色空間,幸福的城市規劃必須非常充分營造出都市中各有特色的藍色、綠色地帶,讓人們自在倘佯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