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因半世紀軍管背景,讓戰地風貌成了重要觀光資源,各鄉島與軍事有關的景點不在少數,為了營造戰地氣氛或設法重現據點原貌,在景點建設時都會規劃一些武器火砲等,但不管是實品陳展還是替代複製品,都面臨維管的困擾。公共設施建置時不能不考慮維管問題,否則可能使成效因無法落實缺維管而大打折扣。
近來東引及北竿都有景點的室外陳展武器火砲傳出受損事件,有些是人為因素,有的要歸咎於整體氣候環境。在眾多室外陳展武器中以北竿大澳山戰爭和平紀念公園數量最多,而且全是實品展示,這些多半留自二戰時期的軍火器具不敵歲月及海風摧殘,幾乎全部呈現嚴重鏽蝕狀態。平心而論,大澳山室外陳展武器若只是一般設施維管,恐難維持其應有的妥善率,會造成現在這樣的困擾,恐怕是十多年爭取報廢武器陳展時始料未及。
近年來有關單位運用FRP複製技術取代實品,這樣雖較容易保養,使用壽命也較長,但畢竟不像實品逼真,且是造價不菲,一樣火砲軍品可能要價數百萬元。需不需要花大錢來複製報廢軍品?這是見人見智的問題,室外武器陳展要因地制宜,有時一個軍事景點因為一門砲而成為最大賣點;北竿大澳山戰爭公園室外擺設軍品對營造整體戰地氣氛是有加分作用,但若是一堆破銅爛鐵,反而不利整體觀感。如果將室外陳展武器全部以FRP複製取代,所需經費可能高達數千萬元,這樣的作法符不符合投資效益是值得進一步評估的。
景點的公共設施妥善率很重要,因此在規劃爭取建設之初就要想到這個問題,現階段戰爭公園室外陳展武器在無法修復情況下勢必要進行汰除,是否要再來一批報廢的實體軍品,各界的看法不一。因地制宜應是未來規劃類似公共設施時必要的考量,例如馬祖常見的木造涼亭步道和早年路肩的仿竹節欄杆等,有些地方就是容易壞;靠近海邊的電箱和鐵桿使用年限較短等,這些其實是可以預期的,若能在規劃之初就找到合適的材質,就能延長設施使用壽命。營造戰爭公園整體氣氛有很多方式,武器陳展是選項之一,若無法落實日後維管,幾年之後問題又會重演一次,倒不如換個思考模式,找到更可行的替代方案。
馬祖各鄉島近年來各項建設突飛猛進,有時候爭取建設經費容易,但後續維管卻十分困擾,這與政府整體經費運用相關規定也有關連,因此任何公共設施在建置之初都應有相關維管配套,否則最終可能「七館八館沒人管」,政府的形象受損,當初爭取建設的美意也大打折扣。
社論/室外軍品陳展要考慮維管問題
- 202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