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甫去世的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享年96歲,其臨終前臥床的天數僅一天,這個國人平均臥床八年餘相比,差了三千倍,非常值得我們深思,也必須重新思考健康餘命的重要性,活得老也要活得健康,這是現代人長壽後要追求的重要目標。
隨著現代醫療的進步,世界各國長壽數字都在提高,國人平均餘命自然也屢創新高,最新統計已經達81.3歲,女性更達84.7歲,但跟著這個數字同樣增加的還有不健康生存年數,當國人越來越長壽的同時,人生最後一哩路受限於失能、臥床、嚴重慢性病等因素,生活無法自理的年數也持續攀升,2019年已創下8.5年的歷史新高。
在國內雜誌所主辦的幸福熟齡交流論壇中,專家就提到健康壽命一定要先有自覺,從全球的趨勢來看,中低收入國家主要以傳染性疾病為主要死因,中高收入國家則是慢性病,像是心臟病及中風等,而慢性病的成因多與生活習慣有關,若能夠養成健康意識,從平時就能注重健康,就能遠離慢性病,有效提升健康與壽命。
中央政府自然也意識到台灣將要邁入超高齡社會,台灣健保也在面對這樣的趨勢下越顯吃力,衛福部在去年核定高齡社會化白皮書,預計四年投入一千兩百億,但是民間期待卻也怕受傷害,因為起步晚、政策執行未全面,都讓家有老人的家庭不敢寄予厚望,也需要地方政府加把勁,為自己家鄉打造更完善的高齡友善環境。
民間企業似乎開始有些轉變,全台分布最廣的統一超商,在屏東基督教醫院的屏基門市,與畢嘉士基金會合作推出樂齡門市,只聘僱四十五歲以上的中高齡者擔任門市人員,從「省力化」「適齡性」和「經營模式」三大方向著手,逐步調整門市工作內容,例如將乳品箱的重量減半、提供放大鏡,以及放大訓練課程手冊等,也考量到樂齡店員的體力,將原先八小時的排班工時,改成一個單位四小時,提供中高齡夥伴的職場工作機會。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就開玩笑地提醒,最毒不是婦人心,而是不動症候群,不管年紀大小,都要能動就動,她引用研究指出,坐著不動一小時,就會少活二十分鐘,而根據國健署統計,國人每天至少坐著六小時。
日本知名的照護機構夢之湖村,便推動所謂減法照顧,不要先想著老人做不到,而是要以老人做得到為前提,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讓老人盡量自理,才是正確的照護方式,減法照護並不是讓老人身陷危機,而是要花更多的心思守護跟陪伴,讓長者在家也能自理生活,提高日常生活的活動能力,就能有效提升其生活品質。
不少地方政府開始推動銀髮健身房等政策,都是要鼓勵長者多動多健康,吃的營養均衡,多出外參與社會交流活動,能走就不要坐,一般生活盡量自理,英國女王一直健康到生命結束的那一天,這不也是每個人心中最大的願望,就從提高健康意識開始,改善不良生活習慣,每個人都能做得到健康老化。
社論/活躍老化 擁抱健康
- 202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