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島擁有無敵美景與豐富自然生態,但面積小,遊客多垃圾也多,尤其離島生態脆弱。近年來雖然結合公私部門推動淨灘與海洋廢棄物循環產品標章,但仍須從源頭減少塑膠垃圾產生。
為進一步推動源頭減量,並讓離島遊客參與減塑日常,環保署特結合便利商店訂定「離島便利商店源頭減廢服務設計指引」,已陸續和統一超商(7-ELEVEN)及全家便利商店協議推動,重新思考設定離島門市陳列販售商品的種類、容器材質及包裝等,朝向最少包裝、替代材質、以大代小等三大主軸減少塑膠用量。
我國為飲料王國,經調查每年使用約40億個一次性飲料杯。為減少廢棄物產生量,環保署推廣「減少使用一次用飲料杯」及「淨零綠生活綠色消費」新思維,自今年7月1日起,連鎖飲料店、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及連鎖超級市場在消費者自備飲料杯購買飲料時,須提供與未自備飲料杯至少5元的價差。大量使用一次用飲料杯除耗用自然資源,使用後之飲料空杯遭棄置而污染環境,造成生態環境及景觀破壞,引發民眾及社會關注。
此外,近年來因網路普及,民眾購物型態改變,國內網路購物使得物流業務大幅成長,相關廢棄物與日俱增,進而衍生環境衝擊。物流包裝衍生的廢棄物,例如緩衝材、外紙箱等所產生的環境衝擊及資源浪費問題,已是全球共同的議題。隨著電子商務蓬勃發展,馬祖離島地區民眾亦日益習慣網路購物。網購包裝造成環境污染負擔之程度,不容小覷。
地球承載人類過度生產與消費,過多的排碳與過量廢棄物已讓地球無法喘息,尤其過去二年多受新冠肺炎影響,民眾消費行為改變,各種網路購物、餐飲外送及外帶需求增加,造成一次性產品廢棄物成長快速,尤其塑膠廢棄物對生態及海洋影響甚鉅,因此「塑膠源頭減量」,讓民眾養成自備、重複使用、少用一次性產品的環保生活習慣不能淪為口號,需要全民共同支持與實踐。
資源有限的永續思考已蔚為風潮,而資源循環零廢棄即為此一永續思潮的體現之一。自推動限塑政策以來,實施多項源頭減量及擴大回收範圍等措施。在多項措施及作法陸續推動執行下,部分資源循環零廢棄成效甚至領先世界先進國家。但在考量廢棄物中可再加以減量、回收或再利用部分,仍有努力之空間。
因此,馬祖應持續推動一般廢棄物源頭減量、資源回收及推動產品綠色包裝及設計,並持續建構廢棄物減量回收誘因體系,逐步達成資源循環零廢棄物之願景。在源頭減量方面,也要持續加強宣導提倡簡樸生活,逐步引導民眾改變拋棄型消費型態,減少使用一次用即丟產品,形成環保的生活習慣。
社論/養成自備重複少用生活習慣 共同為垃圾減量努力
- 2022-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