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季風揚起,意味著正式進入秋冬季節,灰濛而蕭瑟的空氣似乎訴說著我們重要賴以為生的觀光將進入淡季。天候因素雖然成為發展上的阻力,但我們要突破這般障礙,把阻力昇華為助力動因。
願意突破過往思維窠臼,是觀光創新與轉變的開始。從過往經驗得知,馬祖觀光人潮的季節在春夏之際,因氣候較穩定、海象也較風平浪靜,適合水上體驗、生態探索、跳島挑戰、軍事巡禮;秋冬季節較常推廣的為古蹟品味、宗教巡禮等等,以慢節奏、融入在地民俗生活的方式為主。這些是我們過往常見的觀光模式,確實也帶來不少觀光商機和效益,但我們必須再重新思考,是否願意僅這樣受限,或是可以思考突破的可能性。
天候因素對觀光固然帶來相當衝擊,但另一面卻也可能成為推廣的火種。馬祖秋冬的季風確實相當的凜冽,但是否曾想過,「風」與「冷」或許有機會成為新的賣點。舉例來說,台灣本島南端的屏東縣冬天東北季風翻過山脈而下,強勁的下坡風直撲恆春半島,成為當地相當強勁的落山風,瞬間強度可達6、7級,相當於輕度颱風的威力,曾有造成飛機停飛、車輛被吹翻對撞的憾事。但屏東縣政府看準季風特性,推出落山風藝術季,把裝置藝術品設置在海邊,借由風力的推動讓藝術品彷彿在沙灘上行動,甚至季風讓布幔飄起如同魚鰭擺動,吸引大批遊客前往朝聖,成為火紅的打卡景點。
國境之南的屏東,也把「冷」的元素結合節慶,創造出精豔的冬天活動。南台灣的冬天不若北疆的寒冷,鮮少下雨,更遑論感受下雪或結霜的驚喜。屏東縣政府逆向操作,近幾年每年度都辦理「屏東聖誕節」,在屏東公園植入許多高大的聖誕樹,並設立像是名為璀璨冰山、浪漫雪廳、雪映流光等等與冰冷有關的燈區;再加上不定時撒下人工雪花,把活動地點打造成銀白色的維度,以及有小火車和摩天輪的遊具供搭乘,讓人如同走入童話世界般的夢幻,夜晚的屏東市區熱鬧非凡。透過這樣的設置規劃,縣政府打出「來屏東過聖誕節」口號,年年吸引媒體目光,湧入不少旅客來訪。
借鏡屏東經驗,馬祖雖處北方,受限地理與天候影響,但我們仍可去思考,冬天的寒冷和強勁陣風,能轉化為何等商機和亮點,得以吸引更多人願意冬天來訪。心理學也是支撐觀光生意上相當重要的內蘊,只要推出的內容能勾住國人心弦,很快的,冬天的季風也會把人潮和錢潮吹拂來馬。
社論/試著讓「風」與「冷」成為冬天觀光的推手
- 2022-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