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提升島嶼環境保護意識

  • 2022-11-01

 對環境與發展來說,島嶼在生態上是最弱而易受害的。島嶼的幅員小,資源有限而且在地理上與市場隔絕,因此在經濟上處於不利地位,無法發展出規模經濟。相對而言,島嶼雖在地理上孤立,卻也演化出眾多之獨特植物和動植物種,使它們在生物多樣性中佔有非常高的比例。而島嶼在人文生態也有豐富多采和形形色色的面貌,這些屬地文化同樣發展出適應島嶼環境的特殊能力和對島嶼資源進行無害管理的知識。

 馬祖列島位於華南地區之外緣,過去冰河時期時亦曾與中國大陸、臺灣本島相連,因此在物種分布上有明顯之過度性質,擁有部份未出現於臺灣僅止於華南地區之物種;另因馬祖列島位於亞洲東側中段,為遷移性候鳥南來北往之中繼站,為物種多樣性高之地區。這些生態上的資產就是島嶼得天獨厚之處。我們應探討如何合理的運用在地的資產,並守護維繫島嶼命脈的生態資源,才能使島嶼永續的發展。

 由於馬祖地區各島土地面積小,垃圾掩埋等廢棄物處理方式效益較低,多仰賴藉船運運送至台灣後再行處理,近年隨著觀光業蓬勃發展帶來大量的旅客,亦使廢棄物量成長,造成廢棄物處理的成本增加;馬祖地區受限於自然環境條件,屬水資源缺乏之地區,日常用水仰賴海水淡化廠產製淡水,近年隨著觀光發展,地區用水量與用電量皆同樣逐步增加,應重新審視資源管理策略,自源頭建立節能、節水機制。為因應國際綠色環保潮流,響應政府節能減碳與永續發展政策,進行改善體質及節能減碳等工作,轉型成為綠色化之新生活模式,已是發展最新趨勢。

 人和生活環境是緊密結合的,環境衛生的品質高低和國民的生活品質及水準也是成正比的。近年來,馬祖雖然在經濟發展、物質生活等各方面都有很長足的進步,但在環境衛生的品質方面,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當然,要改善提升整體的生活環境品質,也絕非一朝一夕之間可以達成的,所需要的是全民觀念的建立及力量的投入。不斷追求進步的馬祖,觀念上還可以更邁進,為了擁護彼此共有的珍貴資源,應該澈底落實廢棄物整理、分類、回收,並做好環境清潔工作,讓垃圾減量與再利用。

 特別是馬祖列島面積小,環境承受能力低,如果未能重視環保,則很快就造成環境失衡,公共空間品質的崩壞。馬祖在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上至少已有一些具體的成果,但在追求發展過程中造成不必要的破壞,也是不爭的事實。既有的成果是否足以保護環境免於繼續遭受破壞,達到永續的目標,則需要政府各相關單位協調配合與全體民眾不斷的堅持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