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源頭減少一次性飲料杯,是我國近年來大力推行的環保政策之一,民眾的外食習慣,讓塑膠垃圾始終難以減少,期望透過各種優惠政策、鼓勵等方式,喚起民眾對環保議題的重視,逐步達成垃圾減量,響應環保,也減輕地球環境負擔。
根據調查,每年全球有480萬至1270萬噸漂浮垃圾流入大海,其中塑膠類就佔了71.84%。這些塑膠製品經過長時間日曬、風浪拍打,最後碎裂成塑膠微粒,透過食物鏈,最後仍會回到人類身體,影響我們身體健康,這樣的惡性循環,長年來不斷上演。
為了減少一次性塑膠垃圾產生,連江縣環境資源局今年起結合在地商家與超商業者推廣自備環保杯消費折扣活動,為環保活動踏出重要一步,自備環保杯購買飲料外帶,即可享有5元以上的折扣優惠活動。除了優惠折扣,活動主要目的是要喚起民眾的減塑意識,讓減塑成為生活常態,目前已有28家業者響應活動,還在持續增加,可見業界同樣對活動表達支持與肯定。
根據綠色和平組織調查,2020年台灣使用的一次性塑膠杯數量達到近20 億個,且數量逐年增加,期間政府雖然一度實施禁用塑膠用品政策,但垃圾量依舊不減反增,尤其疫情期間,民眾外食需求增加,垃圾量更是明顯增加,政府政策的著眼點與民眾觀念仍有相當大的加強空間。
另一項重要政策是循環杯使用計畫,鼓勵遊客租借「卡蹓杯」,在確保杯子衛生安全的條件下,透過循環使用環保杯,減少不必要的垃圾產生,許多店家都能直接租用,使用過後再還給店家,既不麻煩也能達成環保,對於政策執行,後續也須持續追蹤改善。
承辦業務的巴傑公司數據顯示, 今年1月到9月的補助杯數共為55997杯。長期累積下來減少的垃圾量相當驚人,不僅如此,馬祖近年舉辦的許多大型路跑活動,環資局也主動出擊,把平時慣用的紙杯,都替換成可重複使用的環保杯,若一個補給站提供2000個紙杯計算,一場比賽約5個補給站將可省下上萬個紙杯垃圾產生!
塑膠垃圾問題長年困擾著人類生活,全世界製造大量的塑膠垃圾,不僅浪費資源,也造成環境負擔。政府推行的環保相關政策只是提供實行準則,民眾意識的提升才是執行成功與否的關鍵,就從養成自帶環保杯的習慣開始,省錢同時還可以兼顧環保行動,環保署期望在2030年達成「全面禁用一次性飲料杯」,希望透過全民的努力,讓台灣逐步邁向環保無塑之島。
社論/垃圾減量打造無塑馬祖
- 2022-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