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期待馬祖景區服務都能優化提升

  • 2022-10-15

 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今年度預計要投入新台幣4千餘萬元進行北竿大澳山戰和館改造工程,這對於提升地區景點服務有指標意義,除了期待此次改造展現令人驚喜的成果外,在馬祖主題戰區景點已近飽和的情況下,現有景區的優化更應列為未來觀光建設重點。

 馬祖自83年機場開航發展觀光以來,在縣府及馬管處的努力下,四鄉五島特色景點一個接一個問世,而各島的景點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或建置,大部份具觀光價值的點均已完成開發,又部份景點設施經過十多年使用,妥善率與供需都面臨檢討的時候。近十年來馬祖遊客量呈倍數成長,早年規劃的景區設施不論是內部空間還是外部環境,都必須跟著時代的轉進而改變,提升服務能量與品質應視為馬祖下一階段要進化的主軸。

 地小島散是地區的環境特性,在相同的歷史文化背景下,各島景點的同質性過高是無法避免的,如何透過規劃來區分特色是很重要的。經過二十多年觀光與基礎建設期,馬祖各島能開發的景點大多已經納入遊客動線,在一般遊客3天2夜或4天3夜行程中,其實沒有太多時間可以走完全部行程。團客遊程多半規劃重點區域,此時景區的服務品質更顯重要,如今檢視景點品質要以深度旅遊為考量,要讓遊客有舒適的空間和多元充足的服務,遠比走馬看花行程匆匆來的重要。

 日前立委陳雪生國會辦公室在北竿召開一場觀光座談會,會中各界疾呼要把現有景點做有效的動線串連和品質的提升,除了硬體建設外,搭配的軟體也不能忽略,這樣的呼籲與期待是順應現今的旅遊型態發展。景點改造不一定要大興土木,只要能切中主題,小小的巧思一樣能達到預期效果。我們以北竿大澳山戰爭公園室外陳展武器為例,鑑於過去的經驗,馬祖海風侵蝕力超強,實體陳展武器往往面臨維護保養困難,若以等比例仿造重現又所費不貲,若能以意象取代實體,一方面達到情境營造目的,又能在日後維管上避免困擾。

 景點的優化是一項持續性的工作,而且要符合現況需求為主,馬祖長遠發展必須走國際化路線,提升景區整體質感是接下來的重點,該保留的要保留,該改造的要改造。與其想破腦筋要開發新景點,不如專心把現有景區做品質與服務能量的提升,要讓所有遊客感受到馬祖更細緻貼心的一面,景區步道80公分寬和120公分寬,走起來感覺就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