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正視電子菸對青少年造成的健康危害

  • 2022-09-25

 衛福部國健署公布110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結果發現,國中生、高中職生使用電子菸比例,近3年從2.7%增加6.6%,短短3年倍增,估計目前已有7.9萬名青少年正在吸菸,對青少年造成嚴重健康危機。

 國民健康署110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結果顯示,國中生吸菸率由97年7.8%降至110年2.2%,降幅超過7成(71.8%);高中職生由96年14.8%降至110年7.2%,降幅超過5成(51.4%)。惟國中生、高中職生電子菸使用率分別由107年1.9%與3.4%上升至110年3.9%與8.8%,合併計算青少年電子菸使用率由107年2.7%上升至6.6%,短短3年時間快速倍增,顯見電子菸氾濫已對青少年形成嚴重的健康危機。

 青少年因電子菸外型酷炫、朋友使用、有味道等因素好奇使用,造成健康殘害,且根據2018年美國國家科學工程與醫學研究院報告顯示,使用電子菸的青少年、年輕人,會增加使用菸品風險,成為持續吸菸者。學生容易從電商平台取得電子菸,但目前無法可管。若要查緝電子菸實體店面,因菸害防制法尚未修法完成,現階段依照各縣市不同的菸品自治條例,在經由民眾檢舉下,衛生單位才能到實地查察。目前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審查,正於立法院黨團協商,除全面禁止電子菸,也禁止加味菸,禁菸年齡提高至未滿20歲,希望各界支持修法。

 多數電子菸含有尼古丁容易導致成癮,尼古丁會影響正值青春期少年的大腦發育,對大腦前額葉皮層中會產生神經毒性作用,干擾青少年的認知發展、執行功能和抑制控制能力,導致對尼古丁產生更高的依賴。國外研究顯示,學生使用電子菸後,會導致氣喘盛行率上升及上學缺課率增加。另根據2018年美國國家科學工程與醫學研究院報告發現,使用電子菸的青少年、年輕人會增加使用菸品的風險,成為持續吸菸者。

 電子菸是全球新興健康危害議題,業者常以「維他命棒」、「電子果汁」等時髦名義,讓孩子降低戒心,進而嘗試吸食,且透過網路快速傳銷。台灣受歐美主流文化的影響,青少年使用的比率也逐年上升,然而現今國內對電子菸的管理卻仍未健全。根據研究,使用含尼古丁的液化混劑電子菸,其二手菸在密閉空間造成尼古丁濃度升高,更甚於傳統紙菸;而殘留在衣服器物表面的尼古丁濃度(三手菸)也相當高!至於使用無尼古丁的液化混劑,其高溫霧化的PM2.5細小懸浮顆粒,仍可能含有毒化學物質,同樣會造成二手菸和三手菸的危害。

 面對來勢洶洶的電子菸使用增長率、迫在眉睫的電子菸危害,為了減少其對青少年族群的傷害,建議政府應立即修正「菸害防制法」,將電子菸納入「菸害防制法」管制,並應更明確規範之。各級學校應該持續積極推動各項菸害防制政策,營造無菸環境、戒菸教育及電子菸危害識讀宣導等策略,讓學生清楚獲知正確資訊,在健康安全的校園中學習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