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推動地方創生概念在馬祖生根

  • 2022-08-27

 為鼓勵青年留鄉或返鄉,行政院成立「地方創生會報」,宣布2019年為臺灣地方創生元年,並定位地方創生為國家安全戰略層級的國家政策。近年來馬祖地區不管是公共政策或社區發展都慢慢導入地方創生概念,地方傳統產業要在觀光導向的立縣基礎上找到生根的環境,國安層級的政策更要設法落實到總體縣政目標之中,讓青年朋友永續發展生存。

 近來國內外媒體爭相探討有關柬埔寨詐騙團背後成因,其中一部份是源自於整體經濟發展不良導致就業不易所造成,台灣正面臨人口負成長以及少子化現象,在這樣的大前提下政府提出了地方創生計畫,這是產業結構性改造的大工程,除了政策技術面的規劃外,樹立正確的創生概念也是一項永續生根的重要工作。在國內外總體經濟不如預期的衝擊下,馬祖地區近年來人口不減反增,這代表著地方政府的觀光立縣政策方向正確,在產業轉型的過程中創造了不少就業機會,但這樣的轉機並沒有遍地開花,原因是地方創生的概念尚在發展之初,不論是中央挹注的資源還是民間自主的動能均待加強。

 政府資源挹注地方創生事業,要讓地方產業能有適當配套基礎建設支持,加速地方創生推動。國發會已將計畫納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之城鄉建設項下,進一步統合跨部會地方創生相關資源,提高整體資源運用效率,結合部會輔導地方創生能量,加大地方創生推動力道,以支持地方產業發展。任何產業的發展都要有適當的環境配合,馬祖各鄉島都有自己的特色與產業,公部門在推動地方建設時不能只從表面美化著手,更要著眼於實質效益的彰顯與產業發展力的營造,讓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功能。

 吸引人口回流是地方創生的終極目標,現階段人口過度集中大都市,以及城鄉發展失衡等問題十分嚴重,要讓人口回流就必須創造就業機會與營造居者有其屋的理想環境。近來從南北竿一屋難尋可以看出,住宅需求是現階段吸引人口回流的最大障礙,找土地蓋國宅是當務之急。理想的環境除了住宅需求外更重要的是工作機會,此時產業扮演關鍵角色,政府應致力於促進產業加值與升級,重視新興科技的運用,人工智慧、區塊鏈、雲端技術、大數據管理及產業生態系的建構;在社會參與創生上,廣泛邀集產、官、學、研、社等各種團體凝聚地方創生共識,發掘地方特產,擴大行銷通路,透過文化節慶,推廣體驗服務,提高觀光附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