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影響傳統牡蠣減產 澎湖單體養殖生蠔竄起--自由時報

  • 2022-08-23

 2022/08/22(自由時報報導)受年初寒害及夏季海溫過高影響,今年澎湖傳統牡蠣收成銳減,加上人工薪資調高,根本不符成本。反而是單體牡蠣(生蠔)趁勢崛起,肉質甜美Q彈,不僅產量穩定,更因供不應求,價格水漲船高,被看好為下一個可發展的明星養殖物種。

 養殖業者陳連生表示,澎湖海水鹽度比台灣高,生蠔成長速度較緩慢,但相對地肉質更加甜美Q彈,培育出肥美又富含海洋味的生蠔,是許多老饕的最愛。前年首度少量試養,深獲許多餐廳業者好評,去年開始嘗試大量放養5萬例,經過一年多時間,目前已約有3萬粒生蠔可以上市銷售。

 陳連生進一步指出,法國生蠔與鵝肝齊名,廣受各國喜愛,生蠔料理在世界各地都吃得到,紐澳、美加、歐洲等國際高級餐飲,雙層海鮮盤內一定都有生蠔,阿姆斯特丹海鮮盤也必備法國生蠔,因此生蠔被稱為「海中美味皇后」當之無愧,台灣每年需要從國外進口數百噸生蠔,若能自產自足,市場相當驚人。

 然而由於食用習慣不同,在溫帶水域以單體方式養殖的生蠔,殼形飽滿、蠔肉肥美,與台灣沿岸養殖牡蠣口感大不相同。台灣所養殖的牡蠣品種多為葡萄牙牡蠣(年齡約為1年),與法國生蠔品種太平洋牡蠣(年齡3年以上)殼形相似。國外太平洋牡蠣生長於較冷水域,生長速度緩慢,一般要放養3年才能長到葡萄牙牡蠣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