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建構全民參與全民分享的永續漁業

  • 2022-08-14

馬祖列島位於冷暖海流交會之處以及閩江入海處,環海礁嶼棋佈,水溫鹽分適度,底質多軟泥,適宜之水溫與鹽度使附近海域成為優良漁場。然而,經過長時間的過度捕撈,馬祖海域的漁獲量是逐年降低,若不積極展開維護漁業資源的行動,長此以往,馬祖未來的漁場命運只有不斷枯竭,最後走向衰敗。因此,唯有提升海洋漁業資源保護執法能力,並節制對海洋的掠奪,才能維持漁業資源的永續發展。

馬祖屬於離島,居民常言道「馬祖人的冰箱在大海」,只要往海邊走一趟,三餐便有著落,早期各家戶以捕魚為生,近年來由於大陸漁船炸魚、電魚、濫捕,導致漁產衰竭、昔日榮景不在,近年國立海洋大學進駐馬祖,連江縣政府也透過與之合作,協助地區復育魚類、龍蝦…等,輔導在地居民養殖漁業,希望恢復昔日榮景。

海洋資源被破壞,主要有過度捕魚、棲地破壞、污染及外來入侵種的破壞、人口過多等原因。近年來馬祖的捕魚環境日益險惡,在全球漁源枯竭的大環境下,海魚越來越少,造成海魚市價一年比一年高,而因為價高吸引越來越多的漁船從事捕魚行業,本地船之外,還有數以萬計的大陸漁船前來分食市場,就這樣惡性循環讓馬祖漁業資源無以回復。

大海絕對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不論是護漁還是限漁,都應該是不怠不懈。特別是中國大陸,近數十年間經濟起飛,追求物質的高消費生活轉變,連帶造成高經濟價值的魚類或是水產品需求日益提升,現在馬祖海域捕到的好魚,都是高價轉賣到大陸。也因為物稀為貴,魚價越來越高,可以預見鋌而走險越界捕魚的現象,絕對不會消聲匿跡,馬祖的護漁工作一日也不能鬆懈。

考量沿近海漁業資源仍處於過漁現象,因此,調整漁業結構(如漁船收購、獎勵休漁等)仍必須持續辦理,以有效減少漁船作業密度並紓解與漁業勞動力之不足。另加強輔導沿近海漁業朝觀光、休閒、娛樂等多元化發展,藉以增加沿近海漁業之發展面向,如建構漁港、漁村休閒環境,使其成為兼具漁業生活文化、精緻旅遊、假日休閒活動之景點,以促進地方發展、提昇產業體質之政策目標。

在兼顧漁民生計、生態環境及產業競爭力的情形下,對未來養殖漁業發展必須朝資源合理利用與衛生安全方向來推展,在兼顧環境生態的前提下,從事優質水產品生產。海洋保育要有成效,還是得靠政府、漁民、消費者三方努力。小魚有機會成為漏網之魚,海洋才能生生不息。長居馬祖的民眾更應深刻體認到只有關心海洋,務實推展海洋保育政策,才能讓漁業資源永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