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自己的責任了嗎?/南方客

  • 2022-08-10

 在我工作的過程中,我一直把「責任」當做我奉行的目標之一。自己的工作雖不是服務業、工商業,沒有什麼績效、責任制,但我總堅信,有好的責任、態度,才能做好一些事。新來的一位主管,在開會時不斷地告知我們「責任」,無形中,對於「責任」,我們總是秉持於心。

 常聽到一句話:「在別人身上,看到自己的責任。」以前讀這句話時,難以體會,總覺得多麼自命清高;漸漸的,進入職場,當上了老師,接了一些上級單位的專案工作,付出許多,才真正體會了這句話的意義。

 也許,就是一種責任吧!有了責任,肩負著使命感,便希望把事情做到好,儘管承認自己不是百分之百的完美主義者,但至少在能力範圍內,盡量做到最好。扛了這麼多的工作,老實說,有些吃力,但未必不討好,然而,既然有任務在身,花同樣的心神與時間,就乾脆做到最好。

 最近,拍了一個教育局的專案,與教學影片錄製有關!整個錄製的工作,從事前的教學素材蒐集、內化、產出、實際錄製、修正、後製、上傳,著實是一個艱鉅的工程;影片只有短短的十多分鐘,卻耗費了約一天的時間,我也才明白,那些片長二、三小時的影片,就算不是多麼精緻、膾炙人口的,少說也都得長達一年、二年,甚至更多的時間。

 有一次,我問一位導演,你覺得拍攝影片辛苦嗎?他沒有正面回答我這個問題,他說,也許就是一種責任與態度吧!把自己的想法,呈現於影片中,和心靈相契合的人一起討論腳本、尋覓人才、角色分析…,或許就是自己的擅長能力吧!我聽了之後,很感動,這就是一種責任呀!而拍得好不好、是否有票房,仍是一種風險,幸運者坐擁千萬,反之則可能傾家蕩產,但就如同「擇你所愛,愛你所擇」一般,既然選了這條路,就不要後悔。

 聽完他的話之後,我突然想起自己所做的一些事,也捫心自問了起來:「你看到自己的責任了嗎?」

 我沒有導演這麼偉大,身為一位教師,我們擁有的,只是把教育專業與親師生共同分享罷了,我的影片錄製之路,集了導演、腳本、錄製、後製、上架於一身;同樣的,有人會問:「值得嗎?辛苦嗎?甚至『有票房』嗎?」,哈哈,我抿嘴笑著,教育畢竟是一種志業,並非商業取向。

 為了確認自己的影片「票房」如何,我走訪一所特殊偏遠的山區小校,有一班原住民的孩子,在到我親臨學校時,拉著我興奮地對我說:「哇!原來你就是那位在youtube上的那位老師呀!」言談中,他們喜歡我的影片,連老師都希望孩子們回家能或多或少點閱學習。我回想「票房」兩字,身為一位老師,我們的付出是沒有票房的,只有「基本工資」--無法與心血成正比的酬勞與孩子們天真的微笑。

 真的,我就在那群偏鄉孩子的眼神中,感受到「在別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責任」。或許,這就真的是一種態度吧!在有能力給予的時候,儘可能地勞費心神去做;身為一位有專長的老師,或許這就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任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