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即將到來的父親節,我們除拱手慶賀外,也先向後盾如同山一般高大、海一般深廣的父親們致上最深敬意,感謝長年不辭辛勞的為了家庭付出,讓彼我有勇氣與能力來面對每一天。值此之際,我們不談其他,就來聊聊父親這角色。
父親扮演的功能為何?以及理想中的父親形象又是如何?在過去有好長一段時間,父親多被定型是負責「帶麵包回家」的人,為家庭經濟支柱角色,養家餬口變成對父親身分最重要的功能,而對家庭的保衛、與孩子的娛樂和懲罰也是父職基本條件。在這般系絡下,過去有關親職教養的研究,大多聚焦在母親單方對孩子的教養,故而在親子這領域的研究多被等同於是「母親心理學」的探討。然而,父親角色並非永久固定,仍不斷在變遷。
許多學者發現,理想的父親除了扮演經濟角色外,也要能提供信仰或是傳達希望和安全感,教導孩子生活課程以及訓練自我控制,並且培訓處理困難時的必要技能,鼓勵社交技巧,為他們的未來做準備;同時,也要能對孩子進行有效的道德教育、樹立生活紀律,以及性別角色認同等。換句話說,父親就是父親,不是母親的代理人,應兼具經濟、情感、關係、教育等多方面角色,成為孩子的主要照顧者之一。
父職角色扮演的好壞,除父親本身的努力外,另一半的角色也有相當的關鍵。立於太太角色,也得學習如何放手讓先生去照顧孩子,也要相信爸爸是有能力陪伴孩子,要信任他們能與孩子交心互動;縱使新手奶爸起步時會有許多非預期的狀況,但也要透過這樣的學習讓家庭親子關係更緊密與安全,讓爸爸的角色不再只有經濟餬口。我們不要因另一半因育兒動作緩慢或不熟稔而排斥或放棄,因為當先生學會如何照顧孩子時,會是相當得力的助手,家庭親子關係也才能越來越好。
當慶祝一年一度父親節時,除感念爸爸給予我們的支持與養育,更要藉此機會來省思父親的功能與角色。期待我們對父親的觀念能從「付清」的養家功能,漸漸昇華轉變為因心靈陪伴而「炫父」,讓父親和母親一樣,能一點一滴地伴我們長大,以父親為無上的驕傲。
社論/父親角色的蛻變
- 2022-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