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城市發展要按部就班

  • 2022-07-28

 受疫情及國旅補助的影響,離島旅遊成為國人們旅遊優先首選,連帶催化離島地區的建設,無不看準這機會,吸引更多人潮來訪,讓地區更繁榮。發展固然是好事,但許多事情都急不得,弄巧成拙會產生揠苗助長的憾事。

 馬祖追求蛻變成長,近年相繼大興土木拓建房舍、闢建公共設施、乃至進行開發作業,但「環境價值」的重要性也必須隨之側重。馬祖近年的發展成為許多人選擇寓居的城市之一,表面上生活品質大幅改善,與臺灣本島幾無太多落差,帶來許多人潮與錢潮,不斷重視「加法」,卻鮮少有人關心維護土地世代與環境正義的「減法」議題,遠謀環境過度發展所帶來的反撲。

 而一座城市之所以偉大,不在於建築有多麼雄偉、設施有如何先進,而在於看不見的建設。曾到過歐洲的人都會有個共同感受,鮮少或未曾看到路邊房舍在敲敲打打或大排場的興建,反而多見許多工程師穿梭於下水道間,維修線纜、管線,因為他們知道,地底下看不見的工程與生活最息息相關,也是國家發展最重要的基礎。

 馬祖或因發展起步較晚,得以有許多原始天然良辰美景招攬遊客,成為我們重要利基,但資源有限,未善加維護終有竭澤而漁的一天。特別是北疆島嶼小,資源彌足珍貴,我們應該放慢腳步來細細品嘗馬祖的「美」與「魅」,非為短期發展而躁進大肆開挖,畢竟,擁有地中海韻味的「神話之島」是馬祖世世代代的資產,沒有任何一個人被允許為一己之私而剝奪後代子孫享受的權利。

 面對環境多變與危機四伏的馬祖,縣府團隊應重新研處危機與風險管理對策。當前的災難多為「複合式災害」,一旦發生往往造成無可預料的損傷,需賴成平時期的踏實與勤勞演練來降低衝擊。災害防治管理絕不能只是草擬避難圖、進行救災編組、或是成立避難所,而必須將防災納入所有鄉親生活的一部分,乃至融入學校教育,動員全體縣民不定期的用逼真方式模擬演習,讓百姓感受到災害的可怕與保護,時時刻刻培養危機意識。

 危機預防與推演是相當神聖與重要的管理工程,必須幾近用真槍實彈方式演練,方能因應不時之需。這陣子公安事件發生地並非未曾有過類似演習,但因多在安逸與穩定環境下進行,易使人民帶有虛應事故、輕忽之心態,肇致在危機突發時難以應變。特別是馬祖這蕞爾小島,倘平時未進行有效防範,一旦災情發生時,造成的傷亡將難以估算。

 我們一再呼籲,經濟發展和基礎建設是必須相輔相成的,唯有當兩者並駕齊驅時,才能使馬祖這座島嶼漫漫細水長流、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