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跌不休 養豬場數、在養量創歷史新低--聯合新聞網

  • 2022-07-24

 2022/07/19(聯合新聞網報導)中研院經濟研究所18日公布二○二二年最新經濟成長率預測總展望,受到俄烏戰爭、美國通膨失控影響,加上國內疫情紛擾,衝擊民間消費表現,將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從去年底預估的百分之三點八五,下修至百分之三點五二;至於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則從百分之二點○四,一口氣大調至百分之三點一六,調幅之大令人咋舌。

 根據最新出爐的養豬頭數調查統計,今年五月國內養豬場再減為六一三三場,比上次去年十一月的調查又少一七五場,十年來更已大減約三成一;在養量為五三七萬五一○九頭,十年來也約減少一成。養豬場數、在養量雙創新低,但還好有進口豬肉補足,豬價不至於明顯上揚。

 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說,這一年來飼料價格高漲,致養豬成本提高,另為防堵非洲豬瘟,一九九頭以下的小場禁廚餘養豬,若改用飼料成本增加,因此有不少小場選擇退場。

 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理事長楊杰說,目前毛豬價格每公斤平均批發價八十五元上下,在過去是很不錯的價格,但因飼料價大漲,每頭豬每公斤飼養成本從六十多元漲到八十多元,造成不少養豬戶減產、減養,甚至離牧。

 楊杰也表示,若政府干預市場,致豬農成本上揚卻無法反映豬價,自然供應量就會再下降,他呼籲政府少干預,讓市場機制決定。

 至於豬價,畜牧業界認為,儘管本土豬供給減少,但今年進口豬肉量大,國內整體豬價成長空間有限。雲林縣肉品市場總經理黃加安就說,估今年進口豬肉量應會達十萬公噸,可補國內豬肉缺口。

 另外,除了近期受飼料價格上揚影響,業界也分析,這幾年小場退場、大場集中態勢愈來愈明顯,二代、三代豬農不見得願接班,也是豬場持續退場主因,推估未來養豬產業將會持續企業化、一貫化,個人豬場則將轉為代養、契養場,否則養得不夠多,成本無法下降,也失去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