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調整誘因吸引合適公務人才

  • 2022-07-22

 日前,藉由考試委員及考選部來馬巡視公務人員高普考試務之機會,縣長籲請協助解決公務人員流動率高以及公務人力不足之困境,並建議參考原住民特考模式辦理離島特考,以期落實人才在地化。儘管公務人力問題已非首次提出,但仍為強化馬祖發展不可等閒視之的課題。

 先拋開人才培育不論,凡事都與選擇有關,且誘因會左右人性的決定,而考試分發制度也不例外。離島各縣市各為一個考區,原意旨繫於期待能提供在地居民投入文官、服務鄉梓的機會;但錄取名額和其他考區不相上下,且因來離島尚須增加交通與住宿成本,使報考應試者相對為少,讓錄取率提升,爰吸引許多台籍考生前來,抱持先求有再求好的心態,總認為先擠進公職矮門佔缺後再騎驢找馬。縱令馬祖地區有著豐碩的外島加給,但畢竟渠等錄取人員年齡層介於21至35歲居多,有著結婚生子、照顧雙親、醫療與教育等考量,最終仍有著返鄉的意願,難以留下人力。

 有鑑這些誘因的存在,始終分別存有橫渡台灣海峽來應試的考生,以及如候鳥般遷徙的公僕,遲緩馬祖公務巨輪的運轉。最明顯的就屬基層承辦人員更迭頻率高,不利經驗傳承與延續,對於公務推展容易出現斷層扞格,影響服務品質。像是採購業務為高度專業且縝密的工作,但因公務員人力不足,以致由約僱人員接手經辦;但或因對法令的不甚熟稔,而影響採購品質,斲傷施政表現。此外,缺額被台籍考生佔走,讓馬祖子弟進入公門相對不易,無法留鄉服務,相當程度上產生推力,迫使需另於異地另謀出路。相信彼我都期待,自己的家園能自己顧,自己的家鄉能自己挺,讓本地鄉親能進入公門共同來服務。

 但凡事都一刀兩刃,我們也要從另個面向來思考可能疑慮與規劃配套措施。倘限縮應試者對象,框定為離島居民參與,未來恐有人才來源不足或侷限的疑慮,且須斟酌是否有影響台籍考生權益之虞等公平性問題。是以,如何降低人才流動的不利誘因,羅致真正有意願到外島服務、且能長期與我們一起合作努力的人才,會是考選制度變革修改的重點所在。另一方面,也要思考如何激發本地鄉親的應試能力,得以共同和其他地域的考生在相同的水平線上競爭,而非單純仰賴加分或透過限制的方式來進入公門。 

 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嘗言:「公務員是國家的基石、人民的依靠。」公部門是地區進步的重要舵手,任何的作為都攸關人民福祉與進步量能,而文官往往是政府機器表現臧否的關鍵螺絲釘,容不得馬虎。我們期待馬祖的公務人力能穩定,也相信這對整體四鄉五島有著高度正向發展,而這需要仰賴具智慧而遠見的變革,讓島嶼不斷振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