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減少取消聚餐、餐廳內用做好防護

  • 2022-07-14

在確診病例無法清零狀況下,地方確診數字偶有驟增40例以上,多為聚餐所致,在此籲請軍民暫時取消聚餐,降低交叉感染;同時開放內用小吃、餐廳務必做好預防、清消工作,機關組織減少台灣訪問團體拜會,避免病毒擴散,共同力行防疫新生活指引。

這段期間地方確診數字維持10-20例之間,或有增高30-40例,多為同桌聚餐,1桌全部中獎10人以上,只是一起吃頓飯就被傳染?確實如此,近距離接觸下,聚會時間長,感病毒的風險高,此間已有出現多起因聚餐、處在同一空間下,導致所有人都中鏢案例。

坐下用餐,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被拉近,用餐時更是習慣將接觸過口腔的筷子直接夾取盤內的菜,若是有一人被感染,病毒就可能透過唾液,經由筷子污染到餐桌上的食物,造成口經口傳染,而且只要1人帶有病毒污染桌上餐點,同桌跟著夾菜的人幾乎無一倖免。

國內旅遊開放,現又進入旅遊旺季,地方遊客雖不像往年爆炸,但是自由行遊客不少,現在大家搭機都戴口罩,遊客遊景點也會戴口罩,唯有用餐必須脫下口罩,因此餐廳成為高風險地方,店內端菜、清理者相對感染機會大,稍不注意或未做好防護工作,很容易被感染而傳播擴散。

吃飯容易傳染,除餐廳、店家之外,地方機關團體多有開伙,也是容易傳染地方,建議各機關除分流之外,以打餐盤或飯盒,減少感染機會。再者,進入旅遊旺季,台灣來訪團體也增多,應避免一般拜會活動,各業管單位減少引見拜會,可採禮貌性電話或視訊致意。

減少或取消聚餐可避免出現大型人傳人事件,在目前防疫上,大家都知道外出時要戴上口罩,並且要勤洗手來預防飛沫、口鼻接觸傳染。但在群聚感染防疫上,除減少聚餐外,別忘記在用餐期間使用「公筷母匙」來避免口經口傳染。用餐時3 動作別忘記,一是用餐前、後請洗手、二是與人共桌用餐時,請使用公筷母匙,或用小盤子盛裝自己要吃的菜色、三是減少互相夾菜食用。

再者,餐廳旅遊餐前、後,務必做好防護工作,不宜省事而忽略,在遊客用餐期間,店家工作人員戴好口罩,客人餐畢,全面實施清潔消毒工作,須知生意要做,自己及家人健康也要顧到。

疫情改變了大家生活,食衣住行育樂都受到影響,改變是痛苦的,但不改變會更危險。若不加注意,而導致疫情急劇攀升反彈,對地方都將是一份憂慮、一份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