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環保署為降低塑膠對生態的影響,決議自7月1日起推出新的減塑政策,針對塑膠一次性飲料杯(含保麗龍杯)進行管制,並要求連鎖飲料業者於消費者自備飲料杯購買飲料時,須提至少5元的優惠價差,以提供合作誘因。
這項政策透過誘因方式吸引民眾來減少使用一次性飲料杯,最大目的在於讓消費者養成自備環保杯的習慣,降低塑膠的使用。站在民眾觀點來看,若單純是購買飲料給予至少5元的優惠,相信會吸引許多人前來排隊;但若多了自備杯子才能享有這項福利的前提,最終能受益於這項福利的人數有多少,仍有待觀察。畢竟除非是飲料愛好者,有先行準備杯子來盛裝,才可能有折價的機會;倘若是在外臨時起意要喝手搖飲料,就僅能以原價來購買。因此,會被這項誘因吸引的客體會是以購買飲品頻率較高的消費者為主;對於不常喝飲料者,就較無法吸引到渠等的合作。
再從業者角度來觀察,將本求利是經營的重要原則,顧客是否真的賺到優惠,仍可觀察。5元以上的淨利潤對業者來說並非小錢,以一杯50元的飲品來說,就佔了一成的比例,這項優惠由業者吸收,無異是提高營運成本。因而有民眾會擔心,商家是否會在飲品中動手腳,設法把利潤追回;舉如像是飲料僅斟九分滿、增加冰塊數量、或是先行調漲價格等等。當業者為求利潤極大化,而出現非理性行為時,除降低自身商行品質水準,也不利於消費者的使用,皆為雙輸的局面。
洵是,「淨零綠生活綠色消費」是這次的重要精神,最終仍要由民眾養成綠色消費習慣,而非仰賴誘因的驅使,才能真正達到減塑生活。環保習慣的養成單賴優惠政策來支撐過於單薄,一旦若獎勵取消,垃圾汙染問題很快又會回復。面對國內一年使用相當於7千公噸垃圾重的5.8億個一次用飲料杯,我們要從源頭改善,透過公民意識的崛起,對在地社區的認同,從地方居民優先做起,共同攜手逐步降低飲料杯的使用,進而推廣至各層面。誠如離島的小琉球,多年前就經由在地青年推動「琉行杯」,減少一次性容器,由下而上的凝聚共識來降低垃圾量。
股神巴菲特曾指出:「每天都進步1%,一年後,會進步37倍;每天都退步1%,一年後,會弱化到趨近於0!」環境保護最終要靠習慣的養成,儘管推動的過程相當艱辛不易,但只要彼我每天都願意進步一丁點,長久下來,習慣也會轉變,讓綠色思維深植民心,合作讓家鄉更美麗。
社論/攜手做環保 家鄉更美麗
- 2022-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