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是馬祖人生計的命脈,魚,曾是馬祖人海中的財神。曾幾何時,因魚源枯竭,黃魚、蝦皮、紅石斑等高經濟價值魚類豐收景象已不復見,而當年盛況只成為歷史記憶。鱟(音:ㄏㄡˋ)已日漸稀少,馬祖現不見蹤跡。回顧過去地方四季漁產,未來找回已失去物種,是馬祖珍貴資產。
北竿釣魚達人張良衛日前在臉書上分享幾張30幾年前釣石斑魚照片,當時一天有上百斤的漁獲,如今馬祖特產石斑魚已近絕跡,很多臉友都感嘆馬祖海洋資源流失。海保署三棘鱟(中華鱟)野外族群調查教育訓練馬祖場,專家到馬祖講解鱟生態與保育要點,希望透過公民保育,持續觀測地區鱟生態或繁殖紀錄,掌握保育要點。從回憶分享石斑魚故事至離島鱟調查保育行動,主要喚起集體記憶,也為復育盡一份心力。
紅石斑魚馬祖第一,馬祖海域出產的紅石斑魚,早期無論質與量絕對第一,而紅石斑又是石斑魚中的頂級,在香港更視為A檔海鮮,廣東人視為極品。紅斑味鮮肉美。目前市場偶見捕獲,1斤曾高達500-600元,餐廳及家戶仍搶購解饞。
紅斑魚素有「海中閻王」之稱,因為其性極兇殘,饑餓時會相互殘食,毫不顧其同族之親。而且頗為挑食,只要不新鮮的食物吃在口中也會不吝地吐出,喜食活的小魚、小蝦以及介殼類(如小蟹等)海中生物。
暖海底棲性的紅斑,白天喜棲息於海中岩礁穴或隙縫中及海底岩礁有凹狀的隱蔽處,覓食時常隨水流出現在早晨及日落前光線不太強的時候。按漁民說法,紅斑個性急躁,在捕獲之後不能久放,容易臭爛,必須趕回待售。早年,冰箱缺乏,漁船返港先予下鍋煮食,否則必予丟棄。民國70年代,馬祖船釣在外海箱網活養,再運往香港。
海大馬祖養殖基地針對海洋研究,結合地方養殖赤點石斑魚也進行產銷發展規劃,都是好的規劃。
中華鱟又名三棘鱟,是全世界4種鱟之一,在台灣及離島都可見其蹤跡,喜歡棲息於砂質淺海海底,晝伏夜出,該物種因生態環境遭破壞及過度捕撈,2019年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馬祖現不見蹤跡,根據相關指出民國104年、105年在清水濕地出現紀錄,而金門、澎湖一直復育推廣。
海保署為建置三棘鱟野外基礎生態及生物多樣性資料庫,首次在馬祖舉辦調查訓練,希望藉由大眾參與,增加野外目擊紀錄,是好的開端。
社論/從紅石斑、鱟瀕危物種,看馬祖漁產珍貴
- 2022-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