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維護自然生態 確保水土資源

  • 2022-06-26

 繼去年87水災造成馬祖多處土石坍方後,今年連續幾波梅雨鋒又給馬祖各島帶來大小不一的土石崩落災害,所幸無人傷亡。馬祖開發較遲,因此保留了相當多的自然資源,然而近年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如何從治理及管理兩方面進行,做好水土保持,促使山坡地合理永續利用,減少災害發生,實在是刻不容緩。

 馬祖各島,少有平坦陸地,多是陡緩不一的坡地。近年來,在土地資源有限,在產業發展及人口壓力下,山坡地開發日益增加。除了傳統的農業利用,近年增加了社區、道路、民宿,甚至堆置廢土、廢棄物,這些活動皆易造成自然生態環境嚴重失衡,引發土壤沖蝕與水土流失,加劇山崩和土石流的發生。受全球氣候變遷之影響,致災性降雨發生頻率會越來越常見,馬祖經過這次災情後,應刻不容緩深入探討災害之致災因素並提出改善對策。

 土石流的破壞力之大,讓我們不可小覷,不僅會給人們的生命安全財產帶來嚴重威脅,更會造成動植物棲息地大面積的毀壞。尤其是夏季的颱風暴雨、梅雨季帶來的強降雨,都會間接引發土石崩塌的災害。會成為土石崩塌誘因的有自然帶來的降雨、風化作用強烈或地震頻繁等,還有人為的破壞也是主因之一,像是因工程而切除順向坡腳,這些都是造成甚至加強土石流爆發的原因。所以我們要重視的地方是水土保持的問題,讓土石流的破壞力可以降到最低,讓生態保育及文明發展保持穩定的和平,學習與自然共存。

 水土保持是不可忽略的工作,濫墾、濫伐及山坡地的違法超限利用,正是土石流的禍首,也要避免在山坡地、山腳或低窪地區建築房屋,一旦發現非法或人為疏失,應立即舉報制止。針對水土保持,必須事先詳細做好現場環境的調查分析,因地制宜,並長期追蹤監測,依據現地條件對邊坡穩定不足之處,考量其安全性、可行性、經濟性和生態性等因素,妥善進行改良或補強。

 這幾年來,類似這種不是不下雨、一下就是豪大雨的極端天氣,出現的越來越頻仍,印證了人類已攜手進入暖化的世界。馬祖在地理環境上有著相當的限制與脆弱,做好水土保持為重要的治本方法。開發固然是追求地區進步卓越的方式之一,但為達成與自然生態之平衡,減災避災並同時維護自然資源永續利用,如何保育水土資源、涵養水源、並促進土地合理利用,是個不可忽視的課題,其實際意涵遠勝過災後種種搶救復原。

 現今的環境,因為追求經濟發展,過度開發利用山坡地,又因氣候變遷使得強降雨發生益加頻繁,在這樣人為和天然的雙重夾擊之下,我們應該要更深刻了解生存環境的價值,充分且有效地利用地球資源,並做好回收及再利用;小心謹慎地維護周遭的自然環境,如此才能使我們的青山綠水、美麗環境永續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