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是良善社會的基礎,也是許多人終其一生的追求。但世界本不公平,小至兄弟姊妹間的「長讓幼」習慣,大至男尊女卑與種族歧視,「不公平」的現象似乎已為大眾接受。但我們豈能以這些外在標準來論定一個人的價值,剝奪他生而為人的權利呢?人人本應生而平等,無論成效如何,都應為了公平而努力。
出身財閥世家的孩子,相較於戰亂地區的難民兒童而言,不只教育環境天差地遠,教學資源也有天壤之別。明明出生在相同的時代,有人可以輕鬆升學,有人卻餐餐不得溫飽,甚至為了換取微薄報酬而成為童工,何談念書?這是生長環境的不公平;自詡民主聖地的美國,以前的黑人地位低下,不僅被大多數白人當成奴隸看待,生活上更有種種限制,這是種族差異造成的不公平。儘管我們無法改變先天的限制,卻能夠透過更多的努力來力求平衡。
電影《關鍵少數》中,一名天賦異稟的黑人女性因為膚色而被知名大學拒絕錄取,她於是為了爭取權利槓上法院,終於取得入學資格;一位數學天才因為是黑人而飽受歧視,儘管如此,她還是認真付出,努力終於被看見,不再被當成地位低下的人肉計算機。從這故事中可以知道,「努力」是改變不公平環境的致勝關鍵。或許偏鄉兒童的教育資源不如都市,仍可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跨領域學習,不讓環境成為荒廢學業的藉口。
當兩人爭吵時,其中一人若採取「哭泣」的手段以退為進,排山倒海的苛責便會襲向另外一人,這也是一種不公。相反的,當兩人都能心平氣和的辯論,以同一起跑線出發競爭,就能達到真正的公平。除了遭到不公對待的一方要更積極努力之外,身為旁觀者的我們也可以伸出援手,不帶任何偏見的,或是出錢出力,關懷弱勢,或是廣開言路,還以清白,實現真正的「眾生平等」,打造出一個公平公正的和諧社會。
我對「公平」的看法/台中女中 楊宇棠
- 2022-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