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鍵盤的那一刻/中山國中 周承佑

  • 2022-06-19

言語,是一根沾著毒的銀針,深入人心而難以適應;言語,是冬天的一杯熱茶,極度寒冷時,能感受到一陣暖和;言語,更像是一把開啟世界的鑰匙,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創造更好的生活方式。言語,形式上有許多的變化,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自己」。

在網路交流的時代,因為疫情的緣故,網路生活更貼近我們一步。在社群媒體的留言區,更是多的數不勝數。我思考著,他們留這些輿論到底有什麼用?每天有上萬條留言在刷,而他們就像是茫茫人海中的一小點,不覺得會造成什麼後果,但事實卻打破我所既定的印象。

「河北尋親男孩劉學州留遺書稱遭網暴後身亡;媒體網紅羅小貓貓子遭網友起鬨、慫恿之下,直播喝農藥自殺,搶救無效去世;多位韓星被發現在自家上吊自殺,死前都遭受過網暴:::」世上還有數不清的案例,「生出這種孩子真是太對不起父母了」、「不就是為了炒熱度嗎?」、「我也只不過講幾句話而已,別這麼玻璃心好嗎,網紅不是都得接受我們的評論嗎?」,許多網友出口成髒,看似是無意的留言,其實都可能是將人們壓垮的最後一根稻草。

霹靂啪啦:::啪!一條留言就形成了,既如此簡單,又不需花太多心思,但背後,試著嘗試吞下那些肺腑之言的文字,如同吞下繡針般掙扎難熬,而那些網友留的目的只是為了「發牢騷」,為了所謂的「好意」而評論。所以,在按下鍵盤的那一刻,請以對方的立場來思考,留了會有什麼後果,可能要負什麼法律上的責任,再決定是否真的有必要留。

網路是把雙面刃,「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網路殺人於無形而變得恐懼,按下發送鍵前我們務必深思熟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