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議會日前針對漁民反映馬祖海域疑似遭大陸漁民入侵從事電魚行為,邀請縣府漁政單位及海岸巡共同研商可行對策,希望透過查緝手段達到嚇阻目標。毒電魚行為在兩岸均屬非法捕魚行為,相關的罰則也很重。然馬祖地區海岸近年來類似事件頻傳,其造成的生態浩劫也已經出現,若不能及時加以禁止,整體海洋生態將面臨無以回復的困境。
近年來各地鮮魚價格不斷攀升,在傳統捕魚方式效益有限的情況下,非法漁民為了利益鋌而走險,改以可快速且更低成本的毒電魚手段來捕魚,除使海底生態食物鏈因此受破壞外,更造成具繁殖能力的成魚數量大減。尤其是電魚這類漁法通常是採精準式獵殺模式,專挑大魚下手,是海洋生態循環的最大隱憂。
兩岸現行漁業法對於毒電魚都有十分嚴格的規範,我國公布之漁業法第六十條規定,可處一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併科新臺幣十五萬元以下罰金;大陸的漁業法第三十八條也規定使用炸魚、毒魚、電魚等破壞漁業資源方法進行捕撈的,違反關於禁漁區、禁漁期的規定進行捕撈的,或者使用禁用的漁具、捕撈方法和小於最小網目尺寸的網具進行捕撈或者漁獲物中幼魚超過規定比例的,沒收漁獲物和違法所得,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沒收漁具,吊銷捕撈許可證;情節特別嚴重的,可以沒收漁船;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足見兩岸政府對於毒電魚非法行為都十分重視,但在面臨實際執法時難免力不從心,尤其是在馬祖海域,越界漁船利用夜間作業增加取締難度,又在執法能量不足的情況下,只能讓這種非法行為不斷上演。
海洋生態的維護在世界各國均已是刻不容緩重要議題,今年的世界海洋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就發布最新的報告,指出全球已有34.2% 的魚群已遭過度捕撈,生態系統的惡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進,甚至到了失控的地步。海洋的漁業提供人們食物、就業機會、生計及財富來源,在全球糧食的供給上,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不但直接供應了我們營養需求,同時也作為收入來源。然而,隨著工業漁業技術進步,過度捕撈、破壞性的工業漁法及毒電魚盛行,人類最快在2035年時就能體會海裡根本捕不到魚了。馬祖海域現階段正面臨一種複合式的非法陸船越界行為,不管是高速釣魚走私船,還是非法越界毒電魚,船速高是共同點,因此要落實執法必先利其器,海巡的裝備要能跟上才是重點。
社論/正視毒電魚對海洋生態的影響
- 2022-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