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久久不去的疫情,帶動台灣遠距醫療的大躍進,在確診病人的需求下,全台有近五成的醫療院所加入遠距醫療行動,從緊急應變用Line視訊看診,或是尋求系統廠商協助的,一時之間醫病都忙著適應遠距醫療;馬祖因島嶼特性,早已有遠距醫療的相關應用,現在從台灣帶來的遠距醫療發展契機,未來不管在設備與遠端配合上,馬祖都有機會在遠距醫療上更進一步。
何謂遠距醫療,過去是為解決偏遠病患不便取得醫療服務或資源問題,以及節省通勤看診所需時間,目的是讓病人即使不用到台灣醫院,也可以與台灣醫師做即時專業諮詢。台灣遠距醫療起步不算晚,但進度非常緩慢,因為台灣許多縣市看醫生非常方便,根本沒有使用遠距醫療的動機,當然還有嚴格法規的限制,1995年,台灣公告「山地離島地區通訊醫療之實施地點及實施方式」,但直到2018年,衛福部才發布《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明定以下五種特殊情形可進行通訊診療,包括健保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者、家庭醫師整合照護計畫者、急性住院後三個月內需要密切追蹤者、住宿型長照機構住民及國際病患等。
此外,依據《通訊診察治療辦法》規定,除了偏鄉、急迫情形與國際病患,其他類型的初診病人也不適用通訊診療;且除了偏鄉與急迫情形者,其他類型的病人不可以開給方劑。但即便如此,從馬祖可以進行遠距看診的科別,也可以看出,全民健保遠距醫療給付計畫,包含了50處山地離島地區與10處遠距醫療試辦計畫施行地,實施科別也僅有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因為這三個科別的醫生連台灣都很少。
但這樣的情況終於在疫情的壓力下有所突破,醫界戲稱去年是遠距醫療健保給付元年,也就是說任何人只要有需求,都可以使用醫療院所的遠距門診服務,且同時享有健保,健保給付能夠給付自然就大幅提升醫院的配合度與民眾使用的意願,因此可見的未來台灣的遠距醫療一定會有長足的進展。
馬祖日前召開一場馬祖醫療資訊研討會,因應日前的海底電纜中斷,也提出必須做好緊急應變方式,透過5G網路或低軌衛星等方式,避免因網路連線的中斷,影響醫療的緊急需求。過去馬祖有北市聯醫醫療資源及醫療數位影像基礎,未來倘能與台大合作導入AI智慧醫療資源共享平台,將會有效的大幅強化醫療影像雲端辨識,提早為病人展開診治。
遠距醫療必須建立在信任的醫病關係之外,也必須有堅實的科技做為基礎,也許從醫療的觀點來看,仍有許多難處,但對醫療資源不足的我們而言,其實要得很簡單,能夠及時獲得醫療診治,而非因為不便而一拖再拖。因此強化遠端醫療的各項水平,我們有著比台灣更迫切的需求,期待馬祖培育足夠的醫療人員外,也能在遠距醫療上跨出一大步,紓解離島醫療資源不足之壓力,提供鄉親更佳的醫療品質。
社論/期許馬祖遠距醫療大躍進
- 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