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穩定砂石進口 大陸三通管道不可斷

  • 2022-06-11

 睽違近兩年時間,兩岸三通砂石進口再度復航,對於地區南竿以外離島的營造建設而言是一大利多。近年來北竿地區因為疫情小三通停航,以及台灣合適船舶難尋導致砂石進口受阻,對地方建設進度產生極大影響,連帶使新推標案令人卻步。砂石是地方建設最重要基礎原料,建立穩定供應管道要來者不拒,佔地利之便的三通管道更不能使之斷航。

 馬祖在對大陸小三通航之初,地方建設所需的砂石建材大多仰賴大陸進口,除原料相對便宜外,航程近是一大優勢,對地方而言不論是公是私,任何建材原料成本影響工程成本,有了便利的進口管道等於是節省經費,對政府與民間而言都是大利多。兩年前疫情影響,兩岸之間的三通客貨運都因此受阻,主要原因是大陸方面口岸管制嚴格以及報關費用大幅改變所致,在程序以及利潤考量下航商卻步,少了這個進口管道就只能靠台灣進口。

 砂石進口不順的問題最近兩年在北竿地區感受深刻,根本原因是白沙港埠水深僅供3千噸級以下船隻靠泊,而能夠靠泊的船隻在台灣地區現貨市場十分難尋,在大陸這類船隻就相對好找。航運業者都在想方設法要找合適的船,當然也要考量整體市場供需,正所謂殺頭生意有人做,賠本生意沒人問,原本單純的建材進口運輸在北竿就成了複雜問題。

 持續推動地方建設仍為地方施政主軸,而砂石是基建最重要原料,成本及運輸順暢與否都大大關係到期程以及成果。從近兩年北竿砂石持續不穩定可以看出,已發包執行的工程進度受影響,部份業者被迫進口成本較高的袋裝砂石,增加的耗費可是當初標工程時始料未及;砂石供應不穩所造成的另一個影響是新推建案不好決標,多數營造廠商存在不確定因素太多,不敢冒然出手,大大降低承包意願,最終導致工程一再流標,此時民間的建案可以等,但公共工程有預算執行壓力,為了吸引廠商投標,只能採取減項發包或增加預算途徑。

 要穩定地區砂石供應,管道是越多越好,對於兩岸三通砂石恢復進口各界樂觀其成,但台灣進口的管道也不能斷。雖然市場最終會選擇成本較低廉的進口管道,但在沒能運作上軌道之前,能否持續順暢進口的變數都還在。政府站在地方建設整體利益角度出發,不管是台灣還是大陸進口管道都能從中協助,甚至不排除在政策上做適當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