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地區自5月起進入所謂一年一度的休漁期,時間長達3個月之久,但媒體報導近日仍有不少鐵殼船集結澎湖海域越界從事捕撈,而馬祖海域雖沒有大量漁船越界,但不時仍有高速快艇入侵,種種現象顯示大陸方面並沒有真正落實休漁政策。再過幾天就是聯合國訂定的世界海洋日,維護海洋資源不是那一個國家或那一個區域該做的事,馬祖與大陸一海之隔,各項海洋生態保復育及急難救助等都應視為共同的責任,否則祖先留下的資源可能斷送在我們這一代。
馬祖四面環海,早年海洋生態與資源豐富多樣,目前海洋使用現況被視為過度捕撈,原因是鮮魚與高經濟海產需求量日增,在價格水漲船高之時捕撈行為只有變本加厲。原本以為休漁期間大陸越界捕魚的事件會大幅減少,但事實並非如此,大陸的伏季休漁是國家政策,然沿海省份漁船總數驚人,或許對大陸而言政策只有一個小小漏洞,但對金馬澎外島而言就是大軍入境,對海中資源產生的掠奪現象也不會有所停歇。
聯合國農糧組織調查並提出警告,全球漁源枯源已是不爭的事實,最快在2030年時大海裡將捕不到魚,過度捕撈被國際間視為近50年來海洋資源銳減的罪魁禍首,全球人口不斷增加,對漁產品的需求是倍數成長,導致許多國家和漁民都在捕撈技術、船隻數量、人力上加強力道,甚至鋌而走險從事非法捕撈。前陣子馬祖海域出現疑似大陸「大飛」的走私快艇,而一般的捕漁快艇入侵更是如家常便飯,不管是走私還是捕撈,都是因資源缺乏而產生的不正常行為,此時若公部門不介入有效管制,海中資源便進入惡性循環,生物非但不能維持多樣性,更可能進入品種滅絕地步。
呂氏春秋:「竭澤而漁,豈不得魚,而明年無魚。」大海資源絕對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聯合國訂定的世界海洋日,其目的是提醒世人海洋生態環境丕變,因此不論是護漁還是限漁,都應該不懈不怠,在兩岸良性互動的原則下,共同來重視過度捕撈的問題,否則若干年之後大家都沒魚可吃。大陸休漁不論是真是假,而馬祖海域取締越界的做法絕對要落實到底,海巡護漁不會只是口號,應設法在裝備能量及人力上調整因應,尤其是近年來屢受批評的高速快艇入侵事件,現階段加強巡查密度似乎是唯一可行之道,而另一方面更希望重新建立兩岸協調機制,只有兩岸人民政府都有共識,海洋資源復育與復甦才能有所期待。
社論/復育海洋資源需要兩岸共同努力
- 2022-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