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戴口罩勤洗手 防疫不停歇

  • 2022-05-29

 新冠肺炎單日確診者居高不下,中重症者、死亡人數也不斷增加,疫情愈來愈嚴峻,人心也愈來愈浮動了。疫情已大爆發,台灣勢必要走過集體感染過程,接下來的日子會是非常艱難的時刻,現在唯有各方面一起努力,更要靠著全民的力量,盡力互相體諒,互相扶持,度過艱難時刻。

 在人類的歷史上,病毒是無法消滅的。再多的疫苗,也不可能消滅,它只會不斷變種,換一種方式生存下去。然而,人們卻可以準備得更好一點,以應對病毒,降低傷害。疫情大爆發,清零和隔離困難,應強化最原始的個人防護,以遏止傳播;政府不應鬆綁戴口罩,規定出門必戴口罩,不要把鼻子或嘴巴露出;公共場所提供酒精,消毒手部。搭捷運下車時可到廁所用肥皂洗手,回家立即更換衣服、丟棄口罩再洗手。用實證和實驗當教材,讓民眾更能瞭解戴口罩、勤洗手和保持社交距離,仍是最有效防疫。

 老人免疫力弱,慢性病多,新型冠狀病毒在慢性病患者和老人身上,特別容易引起嚴重的症狀。在這波疫情威脅下,家中長輩更需要擔心,保護好老人家,守好年長者防線,是重症求清零目標下的最大重點。十二歲以下的孩子大都未打疫苗,未來要特別注意他們的安全,並且加速兒童疫苗的注射。孕婦與胎兒的安排也要有所規劃,以確保醫療量能及確定病例即時獲得醫療照護。

 人心不安,帶來社會的不安。政府應備足快篩劑,並讓民眾可以更快更方便,購得較便宜快篩劑,確保充足供應。尤其要加強防疫教育,增強民眾防疫知識和信心,穩定民心,沉著冷靜共度難關。並持續視疫情變化滾動式調整確診病例照護措施,以兼顧病人安全及醫療量能。

 已經放棄清零當下,可以預見確診數字必然會大幅增加。如果以日本、南韓的情況推估,我國的感染人數還尚未達到最高峰,死亡人數也會持續攀升。清零政策和共存政策對於人命有不同的思惟,政府要做好準備,把風險管控到最小的程度。值此疫情猖獗的時刻,人心最為重要,而同理心是最大的無形資產。疫情讓我們了解到在這個有機體社會下,大家的生命是環環相扣,是彼此唇齒相依的生命共同體,疏一不可,也因此在考驗我們既有的社會系統、政府的相關措施,是否周延、是否滿足社會每一位公民的需求。

 每個人都不希望染疫,但病毒來無影、去無蹤,防不勝防,稍一不慎,即可能染疫,因此每個人平時落實防疫措施,至為重要。即使萬一不幸染疫,也不必恐慌,就好好休息,增強自己的免疫力,並依照醫師所開的處方藥,按時服藥,自然能夠早日康復。面對Omicron變種病毒肆虐,除了配合相關防疫政策,做好個人衛生管理的同時,對未來也要抱持著正向的態度,才能戰勝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