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源頭減少一次性飲料杯,是我國近年來大力推行的環保政策之一,環保署喊出要在2030年達成「全面禁用一次性飲料杯」,希望透過全民努力,讓台灣逐步邁向環保無塑之島。
根據調查,每年全球有480萬至1270萬噸漂浮垃圾流入大海,其中塑膠類就佔了71.84%。這些塑膠製品經過長時間日曬、風浪拍打,最後碎裂成塑膠微粒,透過食物鏈,最後仍會回到人類身體,影響我們身體健康,這樣的惡性循環,長年來不斷上演。
根據綠色和平組織調查,2020年台灣使用的一次性塑膠杯數量達到近20 億個,且數量逐年增加,期間政府雖然一度實施禁用塑膠用品政策,但垃圾量依舊不減反增,民眾的外食習慣,讓塑膠垃圾始終難以減少,期望透過各種優惠政策、鼓勵等方式,喚起民眾對環保議題的重視,逐步達成垃圾量減量,響應環保,也減輕地球負擔。
連江縣環境資源局結合在地商家與超商業者推廣自備環保杯消費活動,為環保活動踏出重要一步,從現在到今年6月底自備環保杯購買手作飲料外帶,即可享有5元以上的折扣優惠活動。除了優惠折扣,活動主要目的是要喚起民眾的減塑意識,讓減塑成為生活常態,活動參與店家還在持續增加,可見業者對活動的支持與肯定。
另一項重要政策是循環杯使用計畫,鼓勵遊客租借「卡蹓杯」,透過循環使用環保杯,減少不必要的垃圾產生,使用過後直接還給店家,既不麻煩也能達成環保,政策推出至今,卡蹓杯已租借約3千個,在疫情期間仍有如此成效,也說明使用者對政策的肯定與支持。
綠色觀光島是馬祖未來發展方向,毫不意外,本屆議會會期多位議員對環資局系列政策提出詢問,繼循環杯之後,環資局應在景點、人潮聚集處增加飲水機,讓旅客方便取水,降低對飲用水、飲料的購買需求,逐步達成「無塑」環境。台東縣綠島就先行推動計畫,輔導業者每季定期檢測連續供水固定設備的大腸桿菌群,透過全面體檢,確保飲水安全,並將飲水處加入共享平台網路地圖,隨時可查詢加水點,方便遊客取用。
台灣人出了名愛喝手搖飲,每年製造大量的一次性飲料杯,不僅浪費資源,也造成環境負擔。環資局推行的環保相關政策,初步透過誘因鼓勵民眾自用環保杯,待民眾建立環保意識才是執行成功的證明,民眾在省錢同時還可以兼顧環保行動。
社論/源頭減塑 全民支持
- 202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