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公告「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自今年7月1日起,連鎖飲料店、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及連鎖超級市場在消費者自備飲料杯購買飲料時,須提供與未自備飲料杯至少5元價差,並要求連鎖便利商店及連鎖速食店應自112年1月1日起提供循環杯借用服務,以減少一次用飲料杯用量,亦授權地方政府於113年12月31日前提報飲料店限用塑膠一次用飲料杯實施日期。
考量國際減塑趨勢及減少一次用飲料杯生產與廢棄處理對環境的衝擊,引導業者提供循環服務、培養民眾養成自備、重複、少用的習慣,環保署依廢棄物清理法第二十一條授權,訂定「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希望將一次用飲料杯年度減量率至少須達一定比率,並持續滾動檢討相關政策之妥適性,以減少對環境的衝擊。
國內淨灘調查結果顯示廢棄飲料杯仍為十大常見海灘廢棄物,除耗用大量資源外,部分使用後之空杯遭隨意丟棄影響環境及海洋,已引起社會各界關注。每天來杯手搖飲料,似乎已是許多國人的生活習慣,飲料店為了吸引顧客購買,更研發不同形狀和主題圖樣的塑膠杯,甚至調製夢幻的漸層飲料顏色,作為品牌特色商品。然而,在拍照打卡、銷售提升的背後,代價卻是數以億計的塑膠垃圾。
根據調查,每年全球有480萬至1270萬噸漂浮垃圾流入大海,其中塑膠類就佔了約7成。這些塑膠製品經過長時間日曬、海浪拍打,最後碎裂成塑膠微粒,透過食物鏈,最後仍會回到人類身體,影響我們身體健康,這樣的惡性循環,長年來不斷上演。從源頭減少一次性飲料杯,是我國近年來大力推行的環保政策之一,民眾的外食習慣,讓塑膠垃圾始終難以減少,期望透過各種優惠政策、鼓勵等方式,喚起民眾對環保議題的重視,逐步達成垃圾量減量,響應環保,也減輕地球負擔。
國人出了名愛喝手搖飲,每年製造大量的一次性飲料杯,不僅浪費資源,也造成環境負擔。除了政府推行的環保相關政策,民眾意識的提升才是執行成功與否的關鍵。其實,享受飲料與響應環保並不衝突,只要我們願意選擇更永續的方式消費,也鼓勵店家提供更多無塑的選項,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無痛減塑」。為降低垃圾量,回歸根本之道就是做好源頭減量工作,外出自備購物袋、環保杯及餐具,減少一次性商品,並確實做好垃圾分類,即能有效降低垃圾量。
減少塑膠衍生之環境污染,已成為世界趨勢,限制使用一次用飲料杯短期可能造成民眾不便,惟減塑政策已刻不容緩。民眾在購買手搖飲或咖啡時,盡量能自備飲料杯,除可對環境盡一份心力外,還可享受一定的折扣,若是臨時想喝飲料又忘了帶杯子,也可以借用循環杯來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環保。
社論/支持限用一次用飲料杯 落實源頭減量
- 2022-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