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燕鷗生態脆弱 積極保育刻不容緩

  • 2022-05-14

 東引鄉黑尾鷗繁殖季來臨,為避免往年繁殖失敗憾事一再發生,馬祖野鳥學會建議馬管處於黑尾鷗繁殖季期間停止安東坑道相關工程施作,並於適當位置設立警戒線、黑尾鷗繁殖季勿喧嘩等警告牌,這項建議獲相關單位一致認同,也為馬祖野生動物保育樹下良好示範。近年來馬祖燕鷗生態受各種環境及人為因素已呈現脆弱狀態,找回往日生態榮景是一項十分專業的課題,專業的作為之外更需要全民建立保育共識。

 每年夏天是燕鷗過境馬祖繁殖的季節,早年馬祖各鄉無人島礁都有燕鷗生存棲息,但近十多年來燕鷗數量不僅減少,而且行蹤是飄忽不定,每年過境的鳥兒似乎更容易受環境干擾而出現棄巢現象,馬祖的燕鷗生態系變的敏感而脆弱。馬祖8座無人島礁自成立野生動物保護區以來,主管機關及專業機構不斷投入相關復育計畫,目前是希望恢復往日生態榮景,包括誘鳥、巡護、監測等,多年來保育研究已有相當成果,但距離恢復榮景尚有一大段距離。

 鳥類生態保育工作已漸受世界各國重視,如中國大陸舟山群島有中華燕鷗(黑嘴端鳳頭燕鷗)棲地營造計畫、日本北海道丹頂鶴復育等,各國採取的復育手段及方法無外乎棲地以及食物鏈兩大主軸;以日本丹頂鶴復育為例,在1935年時被指定為天然紀念物,然而當時卻因為北海道大面積原始棲地被開墾成農田,加上人為獵捕的壓力,在1952年的計算,丹頂鶴族群估計剩下不到50隻。日本驚覺再不想辦法保護丹頂鶴,可能就要絕種,除了禁獵政策以外,他們開始在缺乏食物的冬季,提供丹頂鶴食物,這就是北海道丹頂鶴餵食的由來。雖然當時缺乏相關的鳥類生態知識,但這樣在冬季提供丹頂鶴食物的策略,卻意外的成功,根據2015年的統計估計,道東地區已約有1300隻左右的丹頂鶴族群。

 馬祖的燕鷗是生態觀光的重要資產,近年來我們針對燕鷗生態偏重研究調查,試圖找到牠們的生物規則,比較缺乏的是更積極的復育手段;日本的丹頂鶴復育可以做為借鏡,但任何的復育作為仍需要專業的學術研究為基礎,否則可能弄巧成拙,特別是馬祖燕鷗生態系面臨脆弱的局面。人為干擾被視為現階段必須積極落實的政策,東引安東坑道在黑尾鷗繁殖季禁止施工的建議是好的開始,其它生態保護區也應比照辦理,從事調查研究的過程中以最低干擾為原則。再者,食物鏈是維繫生態的最重要因素,馬祖的燕鷗復育除了基礎學術研究外,也可試著從食物鏈角度切入,或許會有令人期待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