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疫情後食物外帶包材 順應需求升級

  • 2022-05-13

自疫情以來,為餐飲區隔安全,地方外帶食物也是趨勢,雖不像台灣外賣便捷性及多元選擇性,不過業者可以觀察、思考未來需求性。在尚未普及化之前,民間餐飲外帶在熱食等食品包材材質上先予功能性、方便性及適用性,以及環保性。

疫情市場需求改變,消費者過往的消費飲食習慣已不同,以及未來消費行為就發現大有不同,不管是將外用餐點改成外帶、選擇購買囤積方便的調理食品等相對提高。

最近疫情升高,消費行為的改變,影響最直接就是餐點供應模式與型態,餐飲業者可能在餐點外帶包裝需要花額外的心思,同樣的烹煮模式,但這之中最大的改變其實是包材。過去簡易型的包裝已無法滿足未來市場需求,餐飲業者該注意什麼才有辦法跟進腳步?甚至是讓食材包裝也能傳遞品牌價值?值得思考。

第一,功能性:外送外帶又愛吃熱食,必須克服保溫程度。疫情期間外帶外送的成長比例變高,除了菜單設計以外,餐飲業者不能駐足於過去,要懂得選用能夠提升保溫效果包材,同時也表示這將是熟食外帶外送市場主要訴求。

第二、方便性:操作簡易程度決定出餐效率,包材需一體成型化,用橡皮筋封盒可能會使餐點滲漏,且包裝過程中需多一個動作去綁上橡皮筋不僅效果不彰,更是降低作業效率。除此之外包裝盒設計的形狀以及是否好堆疊,會影響在運輸便利上的實用性,經過路程,消費者拿到手的餐點常已是面目全非,大大影響用餐體驗。包裝材料在實際使用上也要考量到作業現場易操作程度,所有包裝的流程應該越精簡,選用一體成型可良好密封的設計包裝,省去用膠帶或是橡皮筋來固定蓋子與餐盒能省下許多作業時間。除了容易堆疊在運輸過程相當講究外,餐盒大小好掌握、材質堅固等都是讓包裝過程中更精準的必要條件,通過改善這些細節,餐飲業者可以省下作業時間,消費者在視覺體驗上也能感受到品牌用心程度。

第三、適用性:溫度、烹煮方式,都將影響包材是否堪用;一般在包材的使用上,要去考量的範圍。相較於餐飲業者所追求的美觀、價格等層面,真實包材的適用性遠比你能想像的複雜很多,要讓餐點以最好的狀態呈現在消費者面前時,適用性是比實用還要更重要的事。

第四,環保價值:飲食消費習慣澈底改變,餐飲業必須知道包材選用的重要性,將牽涉到顧客使用的體驗甚至是品牌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