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疫情管制放寬 鄉親做好自身防護

  • 2022-05-12

 在國內出入境未篩檢管制,以及病毒變異毒株狀況下,離島疫情控制及隱患,鄉親們擔憂,我們可以理解,除地方疫情指揮中心掌握確診後疫調、收治及處理之外,住民、業者自身防護至為重要,做最好準備,避免疫情擴散。

 自疫情以來,大家共同努力及遵守下,地方雖有確診,都在有效控制範圍,但在疫情病毒未除,做好自我防護、自主健康管理是本身必要措施,尤在疫情風險時刻,更須注意。

 第一,在疫情高峰期下,非必要不出遊;飛機、輪船、高鐵等大眾運輸交通工具空間封閉擁擠,建議鄉親非必要,減少赴台;在馬祖也減少移動,除採購食物、醫療、必要之工作需求外,儘可能不出門,就是對疫情最好的防守。再者,公務機關在確診數增加情況下,一般活動應延後舉行或取消,避免群聚而感染或擴散;公務員非必要或重大會議,減少赴台出差,也盡量減少邀請台灣人士來馬。

 第二,減少互動及應酬,聚餐、唱歌是感染疫情高風險場合,以國外為例,封城期間,曾限制每人每天有1小段時間可到空曠處運動,但要求待在住家附近,最多人數2人,限於與自己同住者;隨疫情變化,同行人數亦會隨之調整。同時,只和極少數人建立社交泡泡;最好比照3級警戒,最好只與同住者互動。

 第三、佩戴口罩、勤洗手,外出落實佩戴口罩,同時,勤於洗手,肥皂水比酒精有效,只要有機會,就該用肥皂完整洗手一回,乾洗手是出門在外不得已的備案。

 第四,觀察自身症狀變化,如有身體不適,出現感冒症狀,盡速與相關部門聯繫,並待在家中,先做自我隔離。

 隨著國內疫情防治政策放寬,以及旅遊旺季,離島零確診紀錄已難保持,在這種情況下,面對突如其來的改變,有很多習慣必須改變:怎麼防止把病毒帶回家,怎麼保持身心靈平衡與健康,必須自身先做防護。

 防疫是長期抗戰,病毒一旦進入社區,人人有責,守護好自己、才能守護得了他人。地方除應持續監控國內外疫情的最新發展,此時大型活動應配合疫情做必要滾動調整,避免群聚感染發生,呼籲符合資格鄉親儘快施打第3劑,共同提升本縣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形成馬祖群體免疫力。

 面對Omicron病毒,入境遊客朋友在出發前觀察自身身體狀況,感覺有異狀,必須取消行程,防疫需要共同配合落實防疫措施,才能阻絕病毒傳播,守住馬祖安全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