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麗的陽光-莒光島軍旅回憶錄(下)/潘憲榮

  • 2022-05-03

 「再見!」分別時,我們竟說不出一句祝福的話。只有滾滾的浪濤宛似告訴我們:生長在這一代的人,唯有像經得起風寒的蒼松和深山幽蘭,才能吐露生命的芬芳。臨上船,一位嬌小美麗的女孩向我們說:「雖然風浪很大,我一上船就會嘔吐,但我還要來!」

 船啟航了。他們頻頻揮手,留下淡淡幽蘭的芬芳。

 他們還會來的。

 砲聲.鄉愁

 晴朗的下午,我們在高處遠望。士官長指著海的那一方,以低沉的聲音說:

 「好幾十年了,盧溝橋戰爭那年,我就離開家鄉……」

 天蒼蒼、海茫茫,遙望起伏的山峰。任是豪氣干雲,也要撩起濃濃的鄉愁。

 沒有砲聲的日子,容易使人遺忘戰爭。血淚斑駁的近代史,戰爭和國家的苦難是緊密相連的。愛好自由、和平的精神是祖先留給我們豐富而珍貴的資產。我們承襲這份一脈相傳的文化道統。我們都很清楚,只有深植民族的根,才能夠在這塊祖先胼手胝足的沃土上成長。只有自立自強,才是最堅實的保障。

 是一個冬日的午後,一艘馬達故障的大陸漁船漂到這兒,臨走,我們送他們每個人一份日用品,內有:毛巾、牙膏、肥皂。他們頻頻道謝,看著他們清瘦的臉和疲累的眼神,腦海不禁浮起許多問號。數十年來,隔著兩岸的不是波濤洶湧的海峽,而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主義和制度。黑頭髮、黃皮膚,同樣的歷史源流,卻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裡。

 不冷嗎?他們襤褸的衣服,彷彿告訴我:真正的冷,不是齒打顫、膝發抖,而是來自內心深處的蒼涼。

 望著他們漸遠的漁船,內心不禁百感交集。冷應使人更清醒、更堅強!

 春風

 信件來了沒有?來了。

 逢年過節,信件、包裹都會顯著地增加。一包包的包裹,有臘肉、香腸、水果、衣物,被壓破的包裝紙,好似掩不住那股愛的溫馨。還有一封、一封家書和勞軍信……

 「阿兵哥叔叔,你們在前線很辛苦,要好好照顧身體,等我們長大,我們會像你們一樣勇敢。這張卡片,是我們畫的,送給你們代表我們的敬意……三年甲班敬上。」

 我們傳閱著這張小卡片,卡片畫著一位軍人騎著馬,揹著槍,手裡拿著國旗。這張畫讓弟兄們沉默許久,我們想像著,他們稚嫩的小手如何以赤誠的心繪出這張令人心動的畫。

 「各位大哥哥們,送你們幾隻蝴蝶,這是我們用糖果紙做的,希望帶給戰地春的訊息和我們的祝福。有時,我們也很想和你們男孩子一樣,上前線,共同擔負我們的責任……」

 這是高中女學生寄來的信,雖然沒有情書的濃情蜜意,我們喜歡這股徐徐、暖暖的春風。

 「過年,你不能回來,沒有關係,家裡一切都很好,你們在戰地一定在緊張中過年的……」

 父親的來信雖然只有幾行字,我都要看好幾遍,漸漸地,我感覺到誠摯的愛原是深沉而平淡的,也許父親是在日據時代成長的,所以較易感受到民族命脈的洪惟,和家鄉泥土的芬芳。

 記得第一次到外島,父親來信說:

 「不論在何處?只要在自己國家的土地上,為自己的國家出力,都要感到榮幸……」

 我常常將這些話告訴弟兄們。我希望陣陣的春風能使大家心裡開著一朵不凋零的鮮花。

 寄上亮麗的陽光

 莒光島。來過的人都說島上的精神和它的名字是很相配的。當你記起它的名字時,讓我們送你一束莒城亮麗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