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旅的美好記憶宛如陳年老酒,越陳越香;偶而想起四十年前戍守外島的歲月,心中總會湧現一股豪情與暖意……
莒光島。來過的人都說島上的精神和它的名字是很相配的。它的名字教人想起歷史上,三里之城、五里之郭的即墨與莒城,這裡的冬天很冷;但常常在冷冷的天氣裡,我們心中流淌著亮麗的陽光。也許你不相信,那麼讓我為你介紹莒城風光。
閃亮的日子
海風夾著細雨。透骨的寒意告訴我:現在是攝氏四度。四度在島上的冬天是常常有的。
在寒冷的夜裡查哨,我習慣問衛兵:
「冷不冷?」
「不冷!」他們總是說不冷。
那天,我不經意地問他:
「想不想家?」
他搖搖頭。以一種堅毅的眼神望著我。
我拍拍他的肩膀,很想告訴他些什麼,卻什麼也說不上來。也許是艱困的環境使人更親近,更易於在沉默中去感受血脈相連的情感。說是不想家,不如說是想起以往安睡在被窩時,也同樣有很多弟兄在凜冽的寒風中。在這裡想起家,總要讓人縈繫起比家還叫人牽懷的家。這個家,在煙遠的年代裡,就歷盡風霜雪雨,飽受苦難;它庇蔭著歷史文化的根,護衛著民族的命脈。想想,這個苦難的家多麼需要爭氣的子孫啊!
這些日子,著實冷。弟兄們的耳朵和手腳都長了紅腫的凍瘡。為了構築一棟碉堡、一條道路。在灘頭迎著冰冷的海風,等潮水退了,採集砂子、石頭。誰都沒有怨言,我們聽著內心的期許,和對內心的承諾,如果血、汗能化苦難為安樂,我們每一滴血願為多難的國家流盡;每一滴血願為璀璨的明日而流。除了戰備、構工外,被弟兄們列為第一要務的就是種樹。挖洞、編製擋風牆、澆水。期待岩石地上長出一棵一棵樹木,我們喜歡這份綠意,更喜歡這份象徵中華兒女強韌的精神。
冷嗎?若說不冷,應是弟兄們胸中燃著殷紅的熱血。
頂著寒風。目標靶場,走在通往靶場的路,總會不自覺的邁開步伐。全副武裝前進的隊伍。常會令人想起慷慨赴戰的黃埔健兒。狂飆烈烈,不能動搖他們立萬載千秋的大志,烽火連連,他們懷抱青天白日的心胸更堅定、更昂揚,大敵環伺,糧餉短缺,他們仍堅挺著背脊以丹心碧血健壯日趨微弱的國魂。迎著海風,走在通往靶場的路,我們共同的信念是:循著先烈血跡築成的路向前走。
行抵靶場,像走入戰場般地令人振奮。依順序走上射擊台,弟兄們將槍托抵緊肩窩。全神貫注地將覘孔、準星、迷彩靶,連成一條百發百中的瞄準線。屏住呼吸,靜待口令,讓子彈呼嘯而出,命中靶心。
槍聲、砲聲、浪濤聲交融而成的日子是令人難忘的。每次弟兄們退伍總要在臉上寫滿依依不捨的離愁。要離開這個島,才發覺每一個日子都是閃亮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已凝結成一顆顆堅實的種籽,埋在心裡。退伍了,把這顆種籽播種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讓島上這份堅苦卓絕的毅力和高昂的戰鬥意志在生活中生根,這份臥薪嘗膽的志節,能讓我們的社會繁榮而不浮華,安逸而不奢靡,自由而不散漫。畢竟,我們的雙肩還要承荷千鈞的重擔,跋涉一段遙遠而崎嶇的路。走吧!閃亮的日子將使我們的腳步永不疲憊。
深山幽蘭
這天,是大家期待的日子,華視勞軍團來了。冒著很大的風浪,天氣又冷。令人暈眩的風浪,使他們美麗如初熟蘋果的臉蛋,蒙上一層濃濃的霧。
「休息吧!」
「沒關係,為了帶給各位戰士歡笑,苦也是甜的。」他們的微笑像春天的玫瑰,令人著迷;他們的問候宛如陳年老酒般的叫人陶醉。
興奮、感動、歡笑。如雷的掌聲依然無法表達我們喜悅的心靈。我們同歌共舞,我們緊握著雙手。讓一股暖流激盪。真的,令人感動的豈僅是優美的歌聲,令人溫暖的豈僅是歡躍的舞步,這股濃濃的情誼,使我們的心靈緊緊地契合著。
「說我們勞軍,來鼓舞你們,不如說是我們來接受你們的鼓舞,在這裡,我以你們為榮,我們充滿信心和希望。」
「以前,我從來沒想過安和、樂利的生活,是多少人血汗、生命和歲月換來的……」
我們清楚地看到他們發紅的眼眶閃著晶瑩的淚珠。也許,我們是感情豐富而不擅於表達的民族,我們慣於把這份熾熱的愛埋在胸中。沉默不是懦弱,忍耐不是麻木,而是力量的孕育,意志的鍛鍊。待正義的號角一響,我們將手攜手、心連心,讓滿腔熱血奔騰成巨大的洪流。
一個節目緊接一個節目,雖然沒有豪華的燈光和舞台,雖然他們的喉嚨沙啞了,但他們那融合著誠摯祝福的歌聲,怎不叫人眼眶發熱?若說這是一場勞軍表演,不如說是久別的手足在烽火中相逢。最後一個節目大合唱。
台上、台下歌聲連成一片,如洶湧的浪濤衝擊著我們的心靈;飄騰著美麗的浪花。望著他們親切的臉孔,和拿在手上的那面國旗。我們好想激奮地告訴他們,能鐸揚大漢天聲,捨你、我,還有誰?能傳遞生生不息的薪火,迎向勝利的明天,捨你、我,還有誰?深信:我們這一世代,必能寫下英雄的詩篇。
亮麗的陽光-莒光島軍旅回憶錄(上) 文/圖:潘憲榮
- 202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