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網路安全是現今每個家長都要留意的重要議題,網路世界如萬花筒,不只有許多有益的資訊,也存在許多風險;科技日新月異,父母也要跟上網路安全的知識,將隱藏在背後的危機告訴孩子。建議家長可與孩子討論在網路上與陌生人互動的狀況,提醒孩子經常更換密碼,並透過可信度較高的平台獲取資訊;也應教導孩子在網路遊戲或社群平台上需要保持警覺,避免過度分享個人隱私資訊。
在疫情下兒童、青少年不時會突然得居家上網上課,假日因為疫情緊張不能出去玩,也只好上網找樂趣,世界各國都發現疫情下的孩子上網時數大增。根據兒福聯盟2021年6月進行網路問卷調查發現,兒少平均每周網路的使用時間為42.7小時,相較於2020年5月調查時的27.2小時以及2014年的12.9小時,兒少上網時間明顯高出許多。但是現今社會已經不可能禁用手機、網路。因此,父母也要成為孩子網路安全的守護者,除了設定防護機制,也教育孩子基本的網路安全意識,並且除了關心學校生活,也可以和孩子聊網路生活。
現在的小孩在小學時往往已經有手機、網路,有些甚至幼兒園就開始滑。建議在提供孩子第一個手執裝置時,不論是手機還是平板,都要先安裝防護機制,讓孩子在使用手機時不會瀏覽到不該看的東西。很多免費軟體可以設置黑名單,或是蘋果的IOS系統或是Android系統都有相關的手機設定。另外,各大通信業者也都有相關的防護工具,像是中華電信的「色情守門員」、台灣大哥大的「色情警衛」等,以及一些免費的手機防護軟體,像是「APP限時鎖」、「遊戲時間管家」、「ABP廣告阻擋」,協助過濾網站內容、阻擋廣告,或是協助孩子學會使用手機的時間管理。
當孩子有了屬於自己的手持裝置,不論是平板或是手機,家長都要先教導網路使用的安全。包括像是:網路交友、個人資訊、私密照等相關安全守則。就像現實世界裡,大人會告誡孩子「遇到陌生人給東西吃不能吃,在家時有陌生人敲門不要開門」,網路上也一樣,要了解如何和網友互動,要遵守什麼樣的界線,如何保護個人隱私等。家長要多關心孩子使用網路的情形,養成與孩子討論網路使用的習慣,成為孩子可以信任、訴說的對象。
兒少需要發展緊密的同儕關係,會透過社交軟體持續追蹤關注朋友動態。然而,長期黏著於網路社交,也會加重社群恐慌狀況,兒少反覆查看社群並增加使用時間,容易產生孤單、自卑等負向情緒,影響兒少身心健康。師長應多引導孩子增加真實生活的人際互動,避免過度沉溺社交軟體。身為家長、照顧者或監護人,平時可以鼓勵和支持孩子有禮貌地、負責任地、有批判能力地、以及用運創意的想法,在網路世界中扮演帶來正向改變的關鍵角色!父母也可以試著用更開放、彈性的態度與家中孩童對話,讓家長能成為孩子的典範,培養孩子正向使用數位科技的能力。
社論/守護兒少上網安全 打造安全的網路環境
- 2022-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