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網路發達所賜,每次出門覓食時,我可以倚靠Google的推薦星數來決定用餐地點,然而,對Google評分機制的過份仰賴,竟導致我一次踩雷的不堪經驗。
幾年前赴香港參加學術研討會,因抵達旅館時已近中午,人生地不熟又飢腸轆轆的我,急忙上網搜尋用膳地點,發現旅館附近就有家燒臘店,且Google評價是相當高的4.5顆星,評價系統有300多則網友回饋,盡皆為「整條街最好吃的燒臘就是這一家」、「餐點美味!」等如潮好評。
於是我飛也似地奔至該店,甫接近店門口,就聽到站台師傅舉刀於砧板剁肉的「噹噹噹」聲響不絕於耳,宛如歡迎饕客到光臨的奏樂,讓我不禁大為期待這場盛宴,結果卻出乎意外地讓我大失所望,店內招牌叉燒乾癟毫無嚼勁不說,連凍檸茶都無該有的酸甜冰爽口感,而是難以入喉的苦澀。
返台後,我向熟悉網路生態的朋友請教,為何會有「評價甚高,失望很大」之情形?朋友便娓娓道來箇中緣由,原來Google的推薦星數是可以「洗評價」的,如有店家會給予顧客贈品以換取好評價;也有一些店家利用親友團或員工於網路「洗留言」,因此他對推薦星數高,尤其接近5顆星的餐館,會詳加檢視其評語內容,一旦發現評語內容大同小異,就大致可判定是洗評價加送贈品「製造」的,將之列入用餐黑名單。
自朋友講授如何參考Google推薦星數才不會「踩雷」的訣竅後,我再也不會一看到高星等就衝去朝聖,而會實際檢視評價的內容,確認是否名實相符,避免誤入地雷餐館而吃壞好心情。
小心網路評價/王昱培
-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