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落實民眾節電教育 省錢省能又環保

  • 2022-04-10

 現代人生活舒適便利,只要坐在沙發上,動一動手指頭按一下遙控器,就可以吹冷氣、看電視、聽音響等。近來年,日益嚴重的地球暖化問題,跟二氧化碳氣體排放量息息相關。但每年居高不下的用電量,帶來大量的能源耗損,及二氧化碳排放。

 近幾年全球暖化造成的氣候變遷,不僅改變了生態環境,造成生物多樣性的保存不易,也影響到人類的日常生活,例如乾旱與水災發生的頻率增加,導致民生用水供應不穩定,若繼續忽視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毫無節制地浪費資源,只會加重全球暖化問題,最後面臨不可挽回的生態浩劫,為了延緩氣候變遷,每個人都應注重節能減碳,一起照顧地球的健康!

 這些年來政府一直在宣導節能減碳,並舉辦各種節電比賽,雖然個別企業有不錯的節電表現,各地方政府亦有想方設法的節電,但在家庭用電-就是民眾生活的用電上,則無太明顯的成果。不過,面對未來緊繃的電力供應,民眾都該響應節電,把節能減碳落實在生活中。無論是小到隨手關燈,大到淘汰耗電大的舊電器,改用有節能標誌的電器,如果每個民眾都能落實在生活中,即可發揮聚沙成塔,眾志成城的效果。

 人類每多使用一度電,就會多一分碳排放,因每一度電會產生0.554 kg的碳排放量,假設一個人開一台冷氣(耗電功率為900瓦)每日開8小時連開一週,即耗費50.4度電,表示這一週共排放了約28公斤的二氧化碳。但是,如果調整為每日只開4小時冷氣,那麼碳排放就能大幅減少15公斤。由此可發現,只要有心,減少碳排放其實相當容易,每人每日少開幾小時冷氣,就能為地球的綠色環境貢獻一份心力。

 經常有人誤以為,節約能源是要降低物質的享受,因此配合起來多有為難或是犧牲的感覺,其實會有這樣的顧忌,多半是因為沒有正確的節能觀念,事實上,「節約能源」的基本精神是有效率的使用能源,也就是「該用則用、能省則省」,當我們能夠更簡單的生活,不但沒有失去原有生活的舒適,還能讓周遭與自己更健康!

 然而,節約能源的主張,也並非靠少數人的努力就可成,而是需要大家的共同支持與配合,因此如何讓「節約能源」落實到每個人的生活裡,最根本的還是要依賴大眾的力量。為讓民眾充分了解節電內容,公部門有必要深入社區宣導節電,並推動志工培訓輔導,深入家戶進行居家節電宣導,透過在地力量扎根,推廣節電意識,潛移默化地改變民眾的生活習慣。電力的節流如果能教育人民從日常生活習慣與省電知識做起,相信對電力的穩定供應是一大利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