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土地公/鄧榮坤

  • 2022-04-07

 在多數人印象中,土地公廟經常隱身於田園的邊陲,或配祀於廟宇內或在山林間,很少有土地公會蓋在池塘中央,民眾祭祀時還必須搭乘竹筏前往,讓路過的人面對如此罕見且充滿驚喜的場景,留下深刻印象。

 民間信仰中,土地公給人的印象是和藹可親、睿智的老人,有需要祂幫助的地方,總是有求必應。土地公亦即福德正神,自古以來是鄉土的守護神。在常民文化中,土地公是神格權力中常民最直接可以感受到的權力象徵,通常土地公祠的位置會位於村落的邊境,守護四境平安、防範凶邪進入,因此,臺灣地區幾乎每個村落都擁有福德宮祠(土地公廟),有些雕有神像,有些僅是木製牌位、或僅用一塊石頭替代,有些廟宇規模雖然不大,建築依然金碧輝煌,由此能看出土地公在信眾心目中的重要性。

 大溪是一個適宜漫遊的純樸小鎮,在前往大艽芎古道時,會經過頭寮大池的水中土地公廟。土地公廟坐落於小島上,有石階可爬上小島。水泥牆上刻畫著尺度,滿水位大約是九公尺。埤塘邊有一艘竹筏,如要前往水中土地公燒香祭拜,則必須划著竹筏過去,來回約五十公尺遠。當年興建頭寮大池時,里民特別蓋了座華美的福昌宮,請土地公搬家,但不管村民怎麼請示,祂就是不肯,於是,採用原地墊高的方式保留土地公廟。 

 除了頭寮大池的水中土地公之外,在大漢溪流域的阿姆坪一帶,遇乾旱的季節水位下降時,也經常會露出被淹沒於水中的土地公廟,於是,這座土黃色磚瓦的土地公廟被視為是石門水庫水情指標之一,只要水位在二四○公尺以上,土地公廟將會沉入水中,但水位下至二四○公尺以下,土地公廟就會漸漸露出,成為乾旱季節地吸睛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