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落實燕鷗生態保護 建立共榮共利永續環境

  • 2022-04-03

 為了保護燕鷗生態,連江縣政府在2000年5月將東引雙子礁、北竿的白廟、中島、鐵尖、三連嶼,莒光的蛇山,南竿的進嶼及劉泉礁等八個無人島礁劃設為燕鷗保護區,讓黑尾鷗、紅燕鷗、蒼燕鷗、白眉燕鷗、大鳳頭燕鷗等,每年繁殖季都可以在島上安心孕育下一代。燕鷗是馬祖具有生態指標意義的資源,觀光是馬祖的發展主軸,現在又到了燕鷗繁殖季節,尤其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的發現及繁殖紀錄,不但凸顯了馬祖在鳥類地理分布上的特殊地位,更將馬祖的賞鳥活動推向國際。

 過去被視為「不毛之地」的馬祖,在經過軍民數十年的綠化植栽後已呈現翠綠的景象;過去被人喻為「鳥不生蛋」的馬祖列島,經過最近十多年的調查與發現,馬祖的動植物生態更是令人刮目相看,原生植物的種類很多,特別是鳥類生態的豐富多元,讓馬祖成為新的賞鳥天堂。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更是讓馬祖在國際間聲名大噪,儼然成為馬祖最佳的觀光大使。

 馬祖生態保育的觀念在近年來有重大的觀念突破,從保護區成立之初,地區漁民的反彈開始,到現在法令深植人心,每年4到10月禁止登島的措施,已得到大多數漁民的認同;不僅漁民如此,這個保育觀念的風行,也改變了馬祖軍方的作法,將例行性的軍演火砲射擊改期,在生態燕鷗季期間,全面停止相關的火砲射擊活動,讓燕鷗們停留在馬祖列島的這段期間裡,能享有安全靜謐的繁殖休憩環境。這項作法除了呼應民間保育人士之外,更是保育觀念上的一大突破。

 現階段馬祖面臨最大的困境是禁止進入保護區的命令,對為數龐大的大陸漁船而言,管制效益有限;多年來馬祖各島的保護區飽受大陸漁船干擾之苦,政府負責管制單位無法澈底根除越界捕魚情事,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大陸漁船在保護區近岸處下網捕魚,漁民甚至上岸採蚵,這些都可能是影響燕鷗生態的不當作為。海巡單位雖不斷的取締卻得不到全面禁止的效果,這就是馬祖燕鷗生態最大威脅和隱憂。

 近年來在民間保育人士奔走下,大陸方面對燕鷗保育也有了具體作為,包括福建、浙江等地也劃定部份淺灘為保護區,但要沿海漁民全面認同保育作業並遵守相關管制規定,我們認為兩岸還要持續努力。所以我們的保育工作要更加積極,在例行性的調查工作之外,期望透過兩岸共同的重視,讓燕鷗保育在大陸方面的層級拉高,以便落實到第一線的保育戰場。燕鷗是馬祖具有生態指標意義的資源,彌足珍貴的自然資源,我們一定要努力維護與尊重,從永續角度出發為馬祖生態做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