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關上不必要的電燈 減碳愛地球

  • 2022-03-29

 2022 Earth Hour地球關燈一小,連江縣政府也響應活動,縣府大樓同步熄燈1小時,縣長劉增應並拍攝短片支持Earth Hour地球關燈1小時,呼籲大眾正視氣候變遷議題。

 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於2007年在雪梨發起,「Earth Hour 關燈一小時」活動,已成為全球最大、最知名的國際環境保護運動,提倡在每年三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六,於當地時間晚上八點半一起關上不必要的電燈一小時,藉此呼籲在全球氣候變遷下,每個人無論年齡、階級等背景,都有改變世界的能力與責任。目前全球已有192個國家與區域、超過18,000多個世界地標一起「關燈」,用實際行動支持響應。

 現代人的便利生活,都是奠基在能源的便利取得上,但也因為人們對於能源的過度依賴、甚至濫用,導致能源消耗逐年升高,連帶地,環境氣候也開始明顯變化。氣候變遷與溫室效應密不可分,因此,「節能減碳」成為各國政府大力提倡的口號,而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簡稱WWF)也於每年舉辦「關燈一小時Earth Hour」倡議活動,號召各地企業、民眾響應關燈,呼籲從一小時做起,將節能精神落實至日常生活中。國內已經有不少地方政府和民間企業宣布響應這項全球性的環保節能運動。

 關燈一小時的活動目的,並非想單純地靠這一小時,來扭轉能源問題,而是希望透過此一活動,喚起大眾重視。如同淨灘活動一般,海灘上的垃圾無窮無盡,不可能透過人力完全清除,但透過淨灘,卻讓更多人看見「一次性物品」產生的垃圾規模,進而讓大眾知道,「從源頭減少垃圾」的必要性。節能減碳是一條漫無止盡之路,如何讓更多人知道能源問題的迫切性與氣候變遷的嚴重性,是當前的一大挑戰。

 關燈一小時之後,並不是就此結束,而是關燈過後我們還可以為這個地球多做些什麼。關燈一小時,在這60分鐘以外的時間,我們還可以用很多種方式繼續「愛地球」,所以60後面的「+」唸作 Plus,也正代表著超越這 Earth Hour 一小時,行動就能帶動更大的改變。

 除了關燈之外,從生活中落實減碳的方式還有很多,有人將物品重複使用、以步行取代交通工具,亦或是種下一棵棵綠意的樹…看似不經意的生活習慣,其實正悄悄改變地球,為生活減下不必要的碳。隨手關燈,是一個多麼平凡的口號,曾幾何時,因為電力的便利,人們忽略了能源的寶貴,而只在乎電價的漲跌,殊不知,若環境越發惡劣、能源成本更將不可抑制地上升。減少日常生活的碳排量,只要我們在生活中改變一些習慣就可輕易為減緩地球暖化善盡一份心力,改變大環境從小事做起,就能降低能源消耗。